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 日常如何预防
春风送暖,万物生长,一些传染病随之而来,手足口病也进入了春夏季流行高峰。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好发年龄为5岁及以下婴幼儿,1—2岁组发病率最高,每年有两个发病高峰,4月到7月为春夏季高峰,10月至11月为秋冬季高峰,春夏季高峰流行强度高于秋冬季高峰。近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健康提示,做好手足口病防控,为孩子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手足口病流行强度将回归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最为常见,表现为口痛、厌食、低热及手、足、口腔等部分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占总病例数的90%以上。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2009年至2019年,我国手足口病报告发病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隔年高发(偶数年份高于奇数年份),每年报告的病例数基本在200万左右,但2020年至2022年发病水平明显降低,每年报告的病例数低于200万。
专家表示,2020年至2022年,手足口病发病率下降,可能跟新冠疫情防控期间采取的非药物干预措施有效实施有关,如减少聚集、个人防护措施加强等,减少了病毒传播机会,但是目前比较担忧的是,今年一旦有传染源引入的话,该疾病发病率可能会出现反弹。专家预判,今年手足口病流行强度将回归到2020年之前。
近期一些地方,如苏州、洛阳、湖州等在提示手足口病已进入高发期。
提高疫苗接种率十分紧迫
接种手足口病疫苗是预防手足口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更可显著降低手足口病流行。EV71病毒感染是引起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专家表示,手足口病传播系数是新冠病毒的3倍,如果忽视手足口病疫苗的接种,重症手足口病的病例数可能明显高于目前水平。
据悉,2018年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中,手足口病以发病人数237.6万位居第一。
但我国的EV71疫苗接种率并不高。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研究员陈晓琦表示,目前各地EV71疫苗接种率在10%-50%之间不等,远低于形成群体免疫的要求。此外,手足口病疫苗接种仍存在地区不平衡情况,接种率高的地区以东部和发达地区为主,西部地区接种率偏低。面对即将到来的流行高峰,提高手足口病疫苗接种率变得十分紧迫。
如何判断得了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急性起病,发热,口腔黏膜出现散状斑疹、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疹、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的孩子可出现高热不退、肢体抖动、抽搐等症状。
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存在疑似手足口病的皮疹后,可以先测量孩子的体温,摸摸手脚皮肤的温度,问问孩子有哪些症状,再到门诊就诊。如果发现以下情况:持续发热,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之类的退热药物效果不好,精神差、嗜睡、呕吐,需要立即就诊,由医生进一步鉴别孩子病情的轻重。
在此提醒家长,假如孩子得了手足口病,不要过度担心,手足口病是一个自限性疾病,如果没有其他并发症,一般5—7天即可痊愈。
日常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保持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措施。儿童在触摸公共物品后、接触唾液及呼吸道分泌物后、如厕后、进食前,应用清水和洗手液或肥皂正确洗手。
避免接触患病儿童,避免与患病儿童共用餐具、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防止交叉感染。
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对日常接触频繁的物品表面(台面、门把手)、孩子的玩具等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及儿童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婴幼儿的尿布要及时清洗、曝晒或消毒。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接种EV71疫苗可有效预防手足口病,也会显著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鼓励满6月龄儿童在12月龄前完成全程接种。本报综合报道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