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康”人群需要打“第四针”吗?
王红/制图
随着新冠病毒变异株的快速传播,老年人群等高风险人群持续面临感染风险,亟须进一步加强预防措施。当前,首剂新冠疫苗加强针在我国老年人群中的覆盖面还待拓展,重点面向免疫脆弱人群的第二剂次加强针的接种计划已在全国多地正式启动。
近期以来,多地新冠感染者快速增多,那么,“阳康”之后,短期内接种第四针是否有必要?
北京市疾控中心免疫所所长索罗丹日前就第二剂次加强免疫等问题进行科普时提到,按照国家现行的新冠疫苗使用技术指南,新冠病毒阳性感染后6个月内罕见再次感染发病的情况。既往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在充分告知基础上,可在6个月后接种一剂。
专家说,疫苗接种的周期一般有两个衡量因素,一个是疫苗保护效果的下降程度,即最近一次疫苗接种后抗体维持的时间,另一个是安全性。
对于非免疫脆弱人群,如果已经接种过三针疫苗,尤其是在经历过一次感染之后,即使在最近一次抗体产生的6个月之后,免疫B细胞中的“记忆”也会持续存在,这意味着已有抗体对于防重症和死亡,仍然奏效。相反,如果在产生自然抗体之后,短期内再一次进行加强免疫,相当于人体免疫系统又一次遭受冲击,这是没有必要也是不安全的。
对于老年人等免疫脆弱人群,之所以需要接种“第四针”,有两方面原因:其一,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年人中和抗体水平下降幅度更显著;其二,这些人群是感染新冠病毒后引发重症的危险人群,因此,需要体内一直有“相对最强状态的免疫防护”存在。
那么,新冠病毒疫苗是否只有6个月的有效期?新冠疫苗接种的下一步是什么?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12月20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称,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之后产生保护作用,一个是会产生抗体,另一个是会产生细胞免疫,也会产生免疫记忆。接种疫苗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抗体水平会下降,另外,随着病毒的变异,免疫逃逸也在增强,使得抗体的作用进一步削弱。但是,细胞免疫尤其在预防重症和死亡方面起到的作用是比较持久的。
研究表明,通过接种加强针,一方面可以唤起机体的免疫记忆细胞,另一方面,也会提升抗体水平,进一步巩固对重症和死亡的预防作用。“所以,我们还是强调,没有完成加强免疫的,只要符合接种条件,应尽快按照免疫程序的规定完成加强免疫,以起到更好的保护效果。当然,我们后续应系统地对加强免疫的效果进行评估,不断完善免疫策略。”
在将来,不管是疫苗研发还是改进现有疫苗,王华庆称,要从两个方面来着手:第一个,要巩固实现持久的、广泛的保护性免疫力;第二个,要从阻断感染、防止传播方面做进一步的努力。转自第一财经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