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科惊恐发作的诊断和治疗
30多岁的小敏最近工作比较忙,家里人又突然生病需要人照顾,小敏觉得自己压力非常大。有一天晚上她睡不着,躺在床上正想着白天的事,突然一阵剧烈的心脏跳动让小敏感到胸闷气短,像心脏病发作了一样,她赶忙拨打急救电话。等到了医院急诊做了相关心脏检查后,小敏的症状也自行缓解了。医生告诉小敏心脏目前没什么大问题,需要再观察一下,平时也要多注意休息。
后来,小敏又多次出现过同样的症状,都是相似的突发心慌胸闷,但是去医院检查又查不出问题。小敏怀疑自己得了“疑难杂症”,常常担心疾病突然发作,导致情绪更加焦虑,夜间入睡困难。接诊小敏的心血管科医生了解到她的情况后,建议她去做一些精神心理的量表测评,结果显示小敏重度焦虑,于是转至心身医学科就诊。心身医学科医生对小敏进行了系统评估,认为小敏突发心慌胸闷的症状极有可能是惊恐发作,对小敏进行了心理疏导和药物干预,经过3个月的治疗,小敏的症状发作频率大幅减少。
什么是惊恐发作?
惊恐发作也称急性焦虑发作,会反复出现心悸、出汗、震颤等自主神经症状,伴以强烈的濒死感或失控感,害怕发生不幸后果的一种以惊恐为特征的状态。惊恐发作往往没有明显的诱因,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包括晚上睡着的时候,一般能在几分钟至十几分钟内自行缓解。
惊恐发作通常发生在一个人有压力的时候,这种压力可以是身体上的,也可以是情感上的。惊恐发作是一种精神症状,当一个人无法承受压力、焦虑、紧张或恐惧等情绪时,就可能会出现惊恐发作。有相关家族史、性格敏感、处于焦虑状态的患者更容易出现惊恐发作。
发作时有危险吗?
惊恐发作本身并不危险,它可以被理解为一种突发的强烈的焦虑情绪,其症状是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激活和调节的表现:心率加快以增加肌肉的供氧量,为战斗或逃跑等行动做准备,需要更多的氧气,因此呼吸频率也随之增加,出现呼吸困难和胸闷感,当氧气更多供给心脏和肌肉时,头部的供氧量会相应减少,导致头晕的症状。
人体的自主神经会进行自我调节,因此惊恐发作会在一段时间内自然缓解。然而,化学信号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残余效应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消退,所以在惊恐发作之后,仍会有一些焦虑情绪。由于人体在一种“假想”的状态下进行了一次激烈的应激反应,因此在惊恐发作之后,人会感到疲倦和劳累。
发作时如何应对?
惊恐发作的症状常常与心脏病发作相似,因此,对于初次出现突发心慌胸闷症状的患者,或有心血管病风险的患者,为了安全起见,还是要尽快就诊于医疗机构。当确诊为惊恐发作时,可以使用一些策略来帮助放松,做一些深呼吸和正念练习。
例如,可以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在某个你觉得安全的地方,然后深深地、慢慢地吸气、呼气,这些练习也可以帮助缓解因为恐慌发作而感到的肌肉紧张。尝试静静体会身体的感觉,情绪的变化,慢慢去接受这种状态,可以提醒自己,虽然这段经历不愉快,但并不危险,会过去的。
惊恐发作可能会逐渐发展为惊恐障碍,要及时去精神专科或心身医学科就诊,根据专业医师的建议使用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及非药物疗法等。惊恐发作一般预后较好,治疗不但能够对惊恐症状改善明显,还能改善因担心病情而产生的焦虑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