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校的同学们 这份指南请查收
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居家学习,我们终于迎来了疫散霾去的好消息,同学们要回到久违的学校了。对不少同学来说,这需要一个过渡,也是一个挑战,如何以最佳的状态迎接校园生活?我们精心准备了一份返校指南,请同学们查收!
科学防疫
本着“健康第一、生命至上”原则,返校复课后,我们要持续做好防疫工作,请同学们积极做好自我防疫保护,遵守学校相关防疫规定。
1.返校前,做好自我健康监测,记录健康状况和活动轨迹,并如实上报学校。合理作息,均衡营养,加强锻炼,返校前确保身体状况良好。
2.返校后,按照学校相关规定安全有序报到。入校时接受体温检测,合格后方可入校。在校期间,正确佩戴口罩,每天晨午测量体温,多洗手勤消毒,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严格遵守学校进出管理规定,尽量减少出校,做到学习、生活空间相对固定,避免到人群聚集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场所,在公共场所保持社交距离。
心理调适
面对线上线下学习生活的变化,除了满满的期待,也免不了有一些担心和焦虑。如何用最好的状态迎接校园生活呢?
1.理性看待复学后校园生活。学校已经根据防控要求做好了各项准备,包括对教职工及学生健康状况排查,对校园进行全面消杀,制定了详细的疫情防控保障措施,迎接同学们的到来。同学们无需过度担心,信任学校,遵守学校的防疫措施和教学安排,安心返回校园。
2.做好个人防护,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理性看待不等于放松警惕,遵守学校疫情防控措施,佩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密切关注自身身体情况,如果出现发热、乏力、咳嗽等症状,不恐慌、不自卑、不隐瞒,及时上报。
3.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具、学习资料,做到心中有数;带齐身份证、学生卡,以便返校后进行核酸检测和用餐。
4.调整作息时间,良好的生活规律是平和心态的基础。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的作息时间、节奏存在不少差异,有意识地调整生物钟,逐步将起床时间、休息时间、午餐时间,与校园时间同步,告诉身体“要开学啦”,减少因生物钟紊乱而可能引起的“心烦气躁”。
5.明确目标,制订计划。回归校园,即将迎来期末考,将学习目标和计划写下来,提前调整心情,将自己切换到一个精神抖擞的新状态,从“宅家模式”换成“在校模式”。
6.坚持体育运动。运动是抵抗负性情绪最理想的方式,运动可以使大脑产生令人兴奋的物质,如多巴胺等,这些激素可以令人感到兴奋。劳逸结合让身体放松、心情愉悦。
7.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告诉自己“我可以”,将会感到轻松快乐,收获自信。
8.寻求专业帮助。返校后,如果你觉得自己有一些烦恼和困惑,无法进行自我调节和缓解,你可以寻求帮助,以获得更好的心理支持和指导。寻求帮助,是强者的表现。当意识到问题存在的时候,距离解决问题就近了一大步。可以与家人、朋友、老师说一说自己的烦恼,也可以通过与心理老师预约心理辅导的方式寻求帮助。
家长配合
孩子返校后,疫情防控离不开家长的支持配合,具体需要怎么做呢?
1.请家长严格落实学生及共同居住者健康监测责任,如实报送相关数据。如在校内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嗅觉味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11种新冠肺炎相关症状的,应第一时间了解体温等身体情况信息,及时处置上报,尽早就医。如在校外出现上述症状,应尽早就医并及时向学校报告。
2.准备爱心防疫“随身包”,加强学生健康教育,提高防范意识。多备一份口罩,准备一些免洗消毒液或消毒湿巾是有必要的。嘱咐学生在校内、校外要科学佩戴口罩,做好手卫生。
3.提倡“非必要不出京”。学生以及共同居住者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有进返京情况的,须满足北京防疫政策相关要求,并及时报告学校。共同居住者进返京未满3日的,应减少与入校的学生的接触。
4.请家长提醒同学们带好身份证,及时参加学校组织的核酸检测。
5.严格落实信息上报事宜,请家长密切关注学校发布的各项排查通知,第一时间配合学校完成信息排查。同时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如有涉及疫情情况要第一时间上报社区和学校。
6.与孩子进行一次认真的对话。用轻松的方式与孩子交流,看似无意实则用心设计。这样的对话富有仪式感,是对一个特殊阶段的终结。对话的内容建议涉及复课的来之不易和复课后的安全防护、学习和生活建议。
7.关注孩子线下学习适应状态和心理健康。从居家生活切换到学校生活,需要密切关注学生心理变化。面临期末考,如果孩子出现一些焦虑、紧张、烦躁等情绪,要多一份理解与关爱,在鼓励中帮助孩子调整状态,寻找解决方法。如需帮助,可以和老师们积极沟通!
疫别多日,重启美好,让我们共同期待“疫散花开”之日的来临吧!
本报综合报道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