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政民互动 > 常见问题

@中小学生 来看寒假健康提示

  盼望着,盼望着,寒假来了,孩子们一颗贪玩的心正沉浸在迎接寒假和新春的憧憬之中。此时家长要好好计划了,如何在寒假中培养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拥有生活的智慧可以受用一生,更是身体好、学习好的基础。养成好的生活习惯,莫过于从衣食住行入手。

  衣

  根据气温加减衣物

  孩子们稍微运动一下就容易出汗。这个时节,给孩子穿衣要薄厚适中,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家长应注意早晚温差大的特点,根据气温变化让孩子加减衣物。穿衣的智慧,要让孩子从小就学会。

  孩子的衣服应宽松舒适,以简洁大方为宜,少穿硬挺布料做成的紧身衣服,内衣首选棉质透气的材料,不要穿透气性差又不吸汗的涤纶、尼龙、腈纶之类的化纤衣物。衣料要选用透气性好、吸湿性强、柔软的棉布,推荐针织衫、休闲衫、宽松裤等。

  食

  一日三餐讲规律

  吃是假期绕不开的话题,但怎么吃却是个问题。比如,有些孩子早餐不吃,准备等中午来顿“大餐”;有些孩子抱着零食吃个不停,到饭点胃里早已经“没地儿”了。这种“省着不吃”和“不停吃”的做法都不可取。如何才能吃好,对孩子来说,也需要学习。

  第一,吃饭要吃得规律,饮食营养均衡,避免暴饮暴食。早、中、晚定时进食,早餐要吃好,因为早餐可以为儿童提供上午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使孩子精力充沛。中餐和晚餐也要合理安排。第二,各类食物荤素搭配要合理。选择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乳类、鸡蛋、瘦肉、肝脏、豆类和豆制品等,鼓励儿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主食米面类也不可缺少。避免食用变质、未熟的食物。第三,饮食氛围不可忽视。家长可通过自身的定时进餐以及选择健康、营养的食物等方式,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鼓励他们品尝各种食物,并让孩子参与到膳食计划的制订和制作中来。从某种意义上讲,父母是孩子的“预言家”,您对健康食物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孩子未来体重是否正常以及生活方式是否健康。全家人一起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将使孩子受益终身。

  当然,让孩子完全不吃零食也不太可能,零食首选水果、坚果、奶类、豆制品等,购买零食先看营养标签,少吃高油、高盐、高糖的食物,不能吃太多,不能影响正餐,更不能代替正餐。另外,孩子居家每天饮水量要足够,首选温热的白开水。6—10岁孩子每天需饮水800—1000毫升,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禁止饮酒。

  住

  环境卫生居家安全

  假期里,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时开窗通风,家长应避免在室内吸烟。同时,保持家具和图书等物体表面卫生、整洁。定期清洁地面,勤晒被褥,厕所要清洁通风。当然,个人卫生也非常重要。饭前便后要洗手,一定要使用肥皂或洗手液,用流动水冲洗双手。咳嗽、打喷嚏时注意礼仪,用纸巾或肘部遮挡。个人的茶杯、毛巾要专用,饭后漱口,早晚认真刷牙。

  居家学习时,要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每次连续用眼不超过40分钟,定时远眺、做眼保健操等,非学习使用电子产品半小时后,休息眼睛10分钟。

  居家安全意识,要从小培养。对于居家安全来说,开窗时应警惕高空坠落的发生,窗户前不要放置家具,以免孩子爬上去时发生坠落伤害。同时,还应加强家用电器使用安全教育,避免电击损伤,同时要告知孩子们使用的注意事项。如微波炉在家庭中应用十分普遍,家长别忘了提醒孩子,从微波炉中拿出盘子或食品时,要先戴好隔热手套,以免被烫伤。家中药物别乱放,放在孩子们拿不到的地方,保存好药品和化学品容器上原有的标签,不要把有毒物装在其他瓶子里,如果汁瓶、矿泉水瓶等,以免孩子误饮,造成中毒。

  另外,家中是儿童烧烫伤的主要发生场所。明火、热水、热食(如奶、饭、汤等)和盛纳的器具、热水袋、长时间开启的灯或电动玩具、暖宝宝、加热的电熨斗等是常见热源。家长应注意不让低龄儿童单独进厨房、浴室;将热水壶等放在孩子不能触及的地方,桌上的热水杯等尽量靠里放置;桌布最好固定在餐桌上,以免被孩子拽下来;取拿热物前,应确保孩子不在周围;给孩子洗澡时,先放冷水后放热水。孩子一旦被烫伤,尽快用自来水冲淋创面15—30分钟,并小心脱下衣物,如不易脱离,可用剪刀剪开,若与皮肤粘连,不要强行撕脱。如疼痛明显,可将患处浸泡在冷水中,直到疼痛明显减轻为止。如果烫伤面积大、创面深,应尽快送往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不要在创面上涂抹任何没有确切疗效的物品,如牙膏、酱油、蜂蜜、蛋清等,以免感染,并增加医生处理创面的难度。不要自行刺破水疱或将疱皮撕脱。不要用冰块给孩子降温,以免低体温甚至休克。

  行

  外出防护别大意

  外出时要注意交通安全,过马路要格外小心。由于儿童的辨别能力和预见性等都比成人差,对危险反应迟钝,缺少避险逃生的意识和能力。比如,成年人过马路时知道该快走几步或停下来让车先过,但儿童可能意识不到这一点。所以,应加强儿童道路安全教育,提醒和训练孩子,过马路前仔细察看红绿灯以及道路上的车辆情况;告知其不在车前猛跑,不在马路上嬉戏打闹;不在车库内、汽车附近,尤其是车头、车尾等盲区玩耍;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或过街天桥;走路不看书或手机。

  12岁以下或身高140厘米以下儿童不得坐在机动车前排。未满12岁者不得骑车上路。未满16岁者不得骑电动自行车上路。儿童乘车时,应根据年龄正确选择并使用安全约束系统,家长不要用怀抱代替安全座椅;上车后锁好儿童锁;乘车时不将头、手、身体探出天窗或窗外;车辆行驶时,最好不让孩子进食,尤其是果冻、坚果、棒棒糖等;无论时间长短,都不要将孩子独自留在车中。

  儿童骑行、玩滑板(车)时,要穿着浅色或颜色鲜艳的衣服或反光服,并正确佩戴合适的安全头盔。

  除了这些,孩子外出要习惯戴口罩。新冠肺炎疫情仍处于常态化防控阶段,开学之前的假期,仍然要注意减少去公共场所的次数。若需外出,建议一定佩戴好口罩。此外,接触不洁物品后及时洗手,如果没有洗手的条件,建议使用一次性纸巾进行手部的清洁。

  如果孩子外出时发生跌倒受伤,不要随意抱起并摇晃其头部,应观察精神状态和肢体活动情况。如有出血,应压迫止血;高处坠落伤应保护脊柱,不要臀部悬空抱孩子,要保持头、颈、躯干在同一平面;如果孩子有骨折,不要随意搬动。如孩子哭声响亮、可安抚,肢体活动正常,无呕吐、抽搐等,密切观察即可;如孩子持续哭闹、无法安抚,伴呕吐,耳、鼻有血或液体流出,甚至抽搐、意识障碍,或诉说某处固定疼痛,或精神不好、困倦,应尽快就医。不要按揉头部肿包,可用毛巾包住冰块或冰袋冷敷。孩子头部损伤有时会表现得较晚,故受伤后24—48小时内应关注孩子的精神反应。

  另外,儿童被宠物咬伤并不少见,以5—9岁男孩居多,狗咬伤最多,猫咬伤易感染。家长应教育孩子不随意逗弄小动物,不拍打、拉扯它们或触碰其眼、嘴、鼻。让孩子远离野生或流浪动物及未被牵引的动物。孩子靠近宠物时,家长应有效看护,以随时保护孩子。家中饲养的宠物应经常洗澡,按时注射疫苗。一旦孩子被咬伤,可先用流动清水和肥皂水交替冲洗伤口,再用生理盐水冲洗,最后用碘伏消毒,冲洗的时间至少15分钟。被可疑感染狂犬病毒的动物或未接种疫苗的动物咬伤后,必须及时就医并接种狂犬疫苗,还需根据情况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接种破伤风疫苗。

  此外,心情和睡眠也很重要。假期里,家长要多倾听、多赞美、少指责,多点耐心,让孩子保持心情愉悦,才会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同时,别忘了营造一个适宜的睡眠环境,让孩子养成定时睡眠的好习惯,早睡早起,高质量睡眠对生长发育非常有利。小学生每天需要10小时睡眠,初中生每天需要9小时睡眠,高中生每天需要8小时睡眠。

  愿孩子们过一个开心、快乐、健康的寒假!转自健康中国


相关新闻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