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盐越少≠身体越好 专家教你如何科学减盐
从世界卫生组织到各国的膳食指南,均在提倡要低盐饮食。每年9月15日所在的第三周为我国减盐周,我们今天来说说科学减盐。
食盐由氯和钠组成,是食物烹饪或加工食品的主要调味品。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健康成人每人每天摄入的食盐量不应超过5克,低盐饮食则要求每人每天的食盐量不超过3克(或酱油15毫升)。除在饮食烹调中减少食盐用量外,还不能食用那些用盐腌制的含盐量高的食品,如咸鱼、咸肉、咸蛋、腐乳、咸菜等。
中国人习惯了“重口味”,一日三餐吃盐较多,容易引发高血压等疾病。很多人为了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日常生活中开始严格奉行低盐饮食。那么,吃盐真的越少越好吗?低盐饮食是否适合所有人?
运动量大需要盐分
低盐饮食确有益处。但是,我们对低盐饮食真的完全了解吗?只要日均摄盐量少于5克就不会有问题吗?答案显然没那么简单。
首先,低盐饮食并非对所有人都适用,如一些低血压患者,有些病人感到身体疲惫、头晕、恶心,检查身体并没发现什么问题,就是血压有点低,只要平常盐的摄入量稍微多一点,症状就能缓解。
还有一部分群体不仅不能采用低盐饮食,反而需要摄入比推荐量还要多的盐分,如运动量大的儿童青少年,经常在高温下运动、工作的人,需要摄入更多盐分,避免中暑。
血压高低看敏感性
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通过低盐饮食来预防高血压。
虽然有研究证实,增加盐的摄入可引起血压升高,但血压升高幅度会呈现个体差异,不同的人对盐的敏感性不同。
在摄入同样多盐分的情况下,有的人血压只升高一点,有的人血压却升得较高(可能存在尿钠排泄障碍)。这类摄入盐后血压升得高的人群,医学上称为“盐敏感者”。
“盐敏感者”需要严格控盐,一旦吃盐过多,就容易患上高血压。如果已患有高血压,则会使血压升高。其中的原理,应该是“盐敏感者”从尿中排掉过多的盐会比较困难,多余的盐吸收水分进入血液,使血容量增加,致使血压升高。
“盐敏感者”的检出率因地域、种族不同而不同。中国人不但盐吃得多,还对盐很敏感。我国一般人群中“盐敏感者”有20%—40%。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盐敏感者”占比高达60%。老年人、肥胖人群、糖尿病患者、代谢综合征患者中“盐敏感者”占比也较多,绝经后女性的血压对盐的敏感性也会增加。
不是“盐敏感者”的人群,其实并不需要刻意坚持低盐饮食,当然也不能无限制地多吃。
吃盐太少也有问题
低盐饮食并不是越低越好。
如果吃盐太少,可能患上低钠综合征,表现为头晕、恶心、乏力、食欲不振等。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在人体内可分解成钠离子和氯离子,分别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尤其是钠离子,对我们身体保持整体的液体平衡,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以及维持神经细胞的电脉冲等过程都必不可少。
人体每天必须摄入一定量的食盐,保证足够的钠含量,才能维持体内物质的平衡。
温馨提醒:研究表明,我国是世界上食盐摄入量最高的国家之一。长期高盐饮食对身体的伤害是毋庸置疑的,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有必要控制好食盐量。但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盐并不是洪水猛兽,钠也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饮食讲究均衡、适量。无论吃什么东西最好都要适量吃,吃太多和吃太少都不好。
转自健康中国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