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创新亦庄 > 深化改革先行区 > 企业管理

记者观察 从一场座谈会看经开区有形之手助企力度

20230215_005_18944.jpg

  台上认真讲,台下专心听。

  “2023年一季度产值增速超过6%(含6%)的企业,给予一季度产值增量部分1%的资金奖励,最高可达1500万元。”台上,北京经开区营商合作局政策建设处干部姜浩渺话音一落,台下企业家们立刻掌声雷动、齐声喊好。这是发生在由北京经开区工委组织人事部亦企服务港马驹桥港联合亦庄新城马驹桥镇组织召开的一季度“开门红”企业座谈会上的一幕。

  在这场座谈会上,既有来自马驹桥港片区的51家企业相关负责人,又有来自北京经开区经济发展局、营商合作局、社会事业局、行政审批局、马驹桥税务所、亦企服务港马驹桥港和通州区工商联、通州区发改委区域协同发展促进中心以及马驹桥镇的相关负责人。北京信邦同安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行政总监梁艳华坦言,对于亦庄新城的企业而言,政策送上门已属常态,但相比以往,她对这场座谈会尤为期待,“北京经开区和通州区均有多个部门参加政策宣讲,政府对我们企业真是太上心了。”

  最优的营商环境是什么?是让好政策从“文件”上落到企业“心坎”里,让“及时雨”下在企业“最需”处。座谈会上,多个部门相关负责人分别就复工复产奖励政策、企业准入准营改革政策、助企稳岗保用工的若干措施、产值统计规则、惠企政策、税收优惠政策、企业服务机制进行了政策解读。两区协同,部门联动,将最新惠企政策“掰开揉碎”细致讲,传递出实实在在为企业发展壮大保驾护航的决心和诚意。

  政府上心,企业用心。现场提问环节,中外运物流华北有限公司、华新绿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张一元金桥茶叶有限公司等企业负责人踊跃发言,就未来发展、稳岗就业、复工复产、人才引进、奖励资金兑现等方面提出疑问及需求,北京经开区相关部门诚恳作答“开良方”,精准滴灌助企步入一季度发展“快车道”。收获了满满惠企“红包”的梁艳华激动地表示:“这场座谈会为企业注入‘强心剂’‘及时雨’,让我们对冲刺一季度目标充满信心与干劲。”

  政企畅谈两小时,这场满满干货和精准政策“红包”的座谈会,彰显了北京经开区托举“开门红”助企力度,构筑了企业实现“开门红”的底气和信心。实际上,这份底气和信心,不仅仅来自于一场座谈会的务实惠企,更来自于亦企服务港“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的良好运行、走访企业的问需解难、主动靠前服务的添力赋能、政企齐心的同向发力。

  作为经开区工委管委会设立的为企服务专属体系,经开区亦企服务港承载着党建引领“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和基层治理体系创新的重要职能。秉承“高效、便捷、准确、有效”的服务目标,亦企服务港丰富为企服务内容,创新为企服务方式,积极回应企业诉求,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有效营造了政企沟通“零距离”、企业办事“零障碍”、为企服务“零投诉”的营商氛围。2022年,亦企服务港主动问需,共收集企业诉求1682件,其中服务港内解决1477件,移交部门解决205件(部分诉求涉及多个部门),办结率达到99.9%。针对重难点诉求,亦企服务港发起企业诉求专题会商会21次,通过座谈会商形式协调解决企业诉求21件;针对成因复杂、涉及多部门的难点诉求,启动专题会商机制提请工委领导专题调度,协调解决企业诉求32件。

  “我们正在开展一季度企业走访服务专项工作,截至2月13日,深度走访企业186家。”经开区工委组织人事部亦企服务港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走访过程中,企业共提出涉及空间、资金、人员招聘、开门红奖励政策、业务办理、申请民生保障企业证明等66条服务诉求。下一步,亦企服务港将聚焦企业发展需求,着力解决好企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努力当好企业的“服务管家”,真正做到“有事必应、无事不扰”,用优质服务助力企业“开门稳”“开门红”。

  融媒体中心李玉凤文/摄


相关新闻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