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匠精神”打造劳模企业样板
SMC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实操考试现场。SMC/供图
从数控技术“门外汉”成长为“数控专家”的张恩良,跨行业从“零”开始的“特殊津贴技师”许建柱,以精湛技艺成为同事们心里“定海神针”的尚晓利,从一个故障都不会处理的“菜鸟”变身为“多面手”工程师的张子康……从2015年到2022年,位于北京经开区的SMC(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MC)先后有4位一线产业工人获得全国劳模、北京市劳模以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誉,他们是SMC数千名产业工人由“工”成“匠”拼搏奋进的缩影。在20多年的中国“本土化”发展下,SMC摸索出了新时代的工匠培育模式,打造了经开区劳模企业样板。
人手一本《亦庄蓝领》
“广大产业工人身处实体经济的最前沿,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在人才队伍建设上,SMC始终鼓励创新创造,坚持将蕴藏在产业工人中的创新活力、创造能力转化为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
“公司认为事业成功的关键是打造一支优秀的团队。SMC公司自创立以来,始终重视对员工综合素质、技术技能的全面培养。”据悉,自2008年起,SMC每年新入职的大学毕业生都会收到一本《亦庄蓝领》,这本书已经作为了SMC新入职员工必读书目。生产线上一个个敢于挑战、积极进取的蓝领故事,让一代代投身一线产业的新人,坚定地爱上这身“海洋蓝”。
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是创新创造人才的源流供给。
为推动产业工人素质提升,SMC制定了全方位的培训教育体系,采取以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培养为辅,高校进修、海外研修结合的多种培养方式,利用现场OJT、培训讲堂、内外交流、考察学习、创新大赛、技能大赛、岗位练兵、学历教育等“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培训模式,营造一种崇尚技能、钻研技术、攻坚克难的良好氛围,鼓励职工参与学历提升进修,助力一线产业工人有位有为。
2011年,SMC职工创新工作室正式成立。张恩良牵头,带领一批批技术能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了创新产品的研究中,与此同时,也鼓励了更多一线职工和班组参与到创新工作中来。
如今,该工作室获奖无数,研发出诸多与生产紧密联系的创新成果,共完成79个课题项目,平均年度效益超330万,为公司培养了21名专业技术人才,成为了SMC培养技能人才的摇篮以及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的平台。
搭建劳动技能竞赛平台
“开展技能竞赛不仅能够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还能加强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人有活力,企业就有动力。”SMC持续深入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深化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发明创造等活动,切实营造出了学技术、比技能、争当技术能手的良好氛围。
作为北京市职业技能大赛的重要赛场之一,SMC内部每年开展的机械设备操作、测量、组装、制图及程序测试等覆盖各工序工种的岗位练兵多达3500人次。每年开展高级工/技师研修班培养、学历继续教育等,截至目前已开展了13期,共计有400多名员工获得深造。
除了企业内部的日常练兵比武,SMC还不断鼓励产业工人参加市级、国家级技能比赛,以活动促学习、促交流、促提升。2021年10月16日,张子康代表北京队参加了第七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比赛分为实操比赛和理论比赛两项,最终获得个人全国亚军、团体全国季军的好成绩。
通过工会构建的多层次、全方位的“赛道”机制,众多的SMC技师带领自己的团队在技术、技能的道路上不断开拓,一大批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劳动者脱颖而出,人才培养硕果累累。
名师批量培养技术骨干
在SMC,以老带新“传帮带”培养造就了一批批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娴熟职业技能的匠心人才,“敬业、精益、专注和创新”的工匠精神代代相传。
“一个人再能干,就是每天24小时工作也满足不了现场的生产需要,只有做好技术上的传、帮、带工作才能让现场所有的骨干都能具有过硬的技术技能水平,才能满足现场的生产需求。”尚晓利是SMC合理化小组负责人、市级职工创新工作室及新创工程高技能领军人才工作室负责人。工作中,他经常带领工作室人员深入制造现场,积极寻找问题并提出改善方案,并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多年的生产经验和技术要领传授给青年员工。
与尚晓利一样,许建柱不仅自己钻研技术,还非常注重培养技能人才。“劳模的称号,对劳模本身的奖励和鼓舞是一方面,而更重要的是一种榜样的力量,引导大家积极工作、为社会作出贡献,引领人们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思想潮流。”
他将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编制成教材,通过理论讲述、实例讲解等方式传授给徒弟,在注重处理问题的技能、手法的基础上,更注重问题的解决方法、思路的提升。迄今为止,许建柱培养了5名技师以及40多名技术骨干,均已成为SMC技能人才队伍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提升智能制造水平离不开工匠精神的传承,离不开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更离不开制造业这片培养工匠的沃土。SMC正是在工匠精神的不断传承下,以名师队伍引领匠心、传承技能,带动着广大青年职工成长成才,为经开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能和创新力量。
融媒体中心实习记者王莉娟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