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创新亦庄 > 深化改革先行区 > 企业管理

北京经开区一季度实现“开门红”的背后 创新突破激发企业发展动力

  高端产业拉动明显,新兴产业不断壮大,消费加速回暖,增长驱动转换,内生动力逐渐增强……这些经济形势变化在北京经开区慢慢凸显。

  2021年一季度,北京经开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98亿元,同比增长47.4%,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25.3%。“与此同时,我们将2020、2021两年一季度的数据做了一个平均,再与2019年相比,增速依旧有7%,这说明经开区的工业生产增速已经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2月,区内企业泰德制药在海外实现了一笔总值5.175亿美元的交易,而这笔交易源自其自主研发的治疗纤维化创新药TDI01。“这款新药是靶向ROCK2小分子一类新药,目前研发进展顺利,正在美国开展一期临床试验。同时,今年2月达成海外授权合作,与美国一家公司共同开发并商业化,创下中国口服小分子药物对外授权的最高纪录。”泰德制药研发副总裁、高级工程师赵焰平说,此次研发出的新药TDI01实现了中国自主创新抗纤维化靶向药“零的突破”,并有望应用于新冠肺炎的适应症治疗。

  创新驱动发展,泰德制药围绕新机制新靶点的创新药、生物药、高端制剂、高端医疗器械四大业务板块,聚焦微循环、镇痛、呼吸、肿瘤四大领域,促进产品研发创新,同时也迎来了一季度经济数据的“开门红”。一季度实现产值6.76亿元,较2020年同期增长114%。“今年,我们还会重磅上市填补国内治疗椎管狭窄领域空白的新药——利马前列素片。”赵焰平透露,该产品是明确适应症为治疗椎管狭窄的唯一用药,目前中国尚未有针对椎管狭窄的药物批准上市,这将成为企业发展的又一竞争力产品。

  泰德制药只是经开区众多在加速发展中企业的一员。今年以来,经开区不断深化改革、出台扶持政策、提供“管家式”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经济运行势头良好。

  第三产业在疫情期间就实现了逆势增长,今年开局继续保持良好增势,1—2月实现收入1940.7亿元,同比增长35.5%,13个行业门类同比增速均在10%以上。其中,新兴行业增势良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收入96.8亿元,同比增长48.5%;流通领域不断壮大,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收入62.5亿元,同比增长48.7%;批发和零售业实现收入1635.1亿元,同比增长33.2%,是第三产业增长的主要带动力量。

  17个双“1+1”及集成电路装备材料产业园项目落地;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1.0阶段建设基本完成,2.0阶段建设总体规划正在开展;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一期、二期项目已投产,三期项目预计6月30日前竣工;信创园已完成85家企业注册,基本覆盖产业头部企业……今年一季度,随着重点项目的快速推进,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

  疫情影响下,经开区经济情况如何呈现了U形增势?

  企业在哪里,服务就覆盖到哪里。当前亦庄新城已建成8个亦企服务港,服务涉及11077家企业,累计为企业解决了1300余项实际难题。同时,经开区聚焦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不断深入探索政务极简化改革,率先启用“一枚印章管审批”等举措,为企业办事提供便利。疫情以来,经开区还出台多项政策,用真金白银为企业“雪中送炭”。截至4月8日,仅《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支持企业控疫情稳增长若干措施》一个政策的7个奖励事项,就为400余家企业奖励金额6.5亿元。

  牵住科技创新牛鼻子,增强企业内生动力,助力经济逆势上扬。经开区通过塑体系、抢主体、建场景、优服务,多方位服务创新企业成长。仅仅今年一季度就有52家企业的84个产品入选了“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名单。与此同时,还有14家重点企业的22个新技术新产品“诞生”。不论是政策上,还是营商环境上,经开区为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了一片沃土,让其能够在这片土地扎根发芽,茁壮成长。


相关新闻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