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创新亦庄 > 深化改革先行区 > 企业服务

亦企服务港助力商业航天产业加速腾飞

  “目前,创新研发中心已经完成结构封顶,科技互动展厅已经完成钢结构施工……力争2025年完成项目整体施工。”近日,北京火箭大街项目传来建设进展的好消息。作为2025年北京经开区商业航天领域投资重点项目,北京火箭大街项目的建成,将进一步助力北京经开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商业航天创新发展高地。

  在北京经开区商业航天产业加速集聚的过程中,也伴随着一系列发展难题。北京火箭大街项目涉及的迁址企业,如何短时高效完成行政手续办理?如何快速打通高校与商业航天企业间的产学研用合作通道?商业航天产业政策制定怎样跟上产业快速发展的步伐?这些问题,都可以从亦企服务港瀛海港开展的商业航天特色服务中找到解决方案。

  深化“一港一特色”

  建立多方协同机制

  为推进北京火箭大街项目建设,2024年6月以来,吉祥天龙写字楼腾退工作陆续开展,多家企业仍希望继续留在北京经开区发展。了解到此事后,瀛海港联合营商环境建设局、瀛海镇主动问需企业,举办了企业迁址政策宣讲会,提升了企业一次申报成功率,帮助企业顺利“留下来”。

  “从材料准备的类别、注意事项,到整体业务办理流程,工作人员的讲解非常详细,我们顺利完成了地址变更。”参加宣讲会的北京航天衡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董女士说道。

  这是瀛海港用好用活“局港镇”协同服务机制的一个缩影。过去一年,瀛海港立足商业航天产业布局及企业发展关键环节,结合“一港一特色”,会同产业局、属地政府及平台公司,建立面向瀛海空天街区商业航天产业的专属工作机制。通过与多部门联动,瀛海港累计组织71场惠企活动,吸引225家企业参与,促成5个项目达成合作。此外,还联合相关部门开展空天街区产业用地走访调研,协同解决汇瀛大厦企业集中迁址问题、火箭大街项目临时停车难题等,为商业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落实“一港一对接”

  链接高端产业资源

  2024年10月,一场以“打造产学研用融通桥梁纽带”为主题的商业航天领域合作对接活动顺利举行,包括亦庄星箭在内的多家企业代表,在瀛海港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走进中关村科学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深入了解航天领域的前沿技术与创新成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作为航天领域的顶尖学府,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和人才储备,这为企业快速链接科研资源、加速技术研发提供了宝贵机会。”一位企业代表说。据了解,通过此次活动,北京火箭大街科研基地与北航孵化器建立了良好关系,并就下一步交流合作达成了初步共识。

  为加速商业航天产业资源整合,瀛海港持续落实“一港一对接”。一方面,强化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产业链上下游的精准对接,推动行业协同发展。另一方面,联合多部门积极推动企业入驻,成功引入航天创客(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超验极客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胜洛科技有限公司,进一步助力北京经开区商业航天产业集聚发展。

  此外,瀛海港还注重“四务合一”体系建设,整合党务、政务、服务、商务资源,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资源支持。组织“党建链串起产业链”活动,为企业发展注入“红色动能”;提前筹备“政策包”,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入驻指导,并依托政务服务站提供与政务大厅“同质同标”的现场办理服务;为企业对接共享办公空间、会议场地等服务资源,满足企业多样化需求;联合京东、金融机构、法律机构等,为企业搭建商务对接平台……通过一系列综合服务,瀛海港有效汇聚了多方资源,商业航天产业的集聚力进一步提升。

  聚焦“一港一政策”

  强化政策研究支持

  为进一步提升商业航天产业政策的供给能力,瀛海港聚焦“一港一政策”,对商业航天发展现状及政策体系进行了多次研究,助力产业升级。此外,瀛海港还定期举办政策宣讲会,邀请行业专家与企业代表面对面交流,帮助企业准确理解、用好各项产业政策,确保企业能够快速享受到政策红利。

  作为企业身边的“集成式服务管家”,2024年,亦企服务港紧密围绕企业需求,创新推出“一港一特色”“一港一对接”“一港一政策”特色服务体系,依托11个亦企服务港精准发力,建立实体化运行的特色服务平台,不断强化多方协同、资源对接、政策研究等全链条服务能力,为各类企业在北京经开区落地发展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支持。

  作为中国商业航天策源地,北京经开区已集聚了约160家空天企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生态。未来,亦企服务港将紧跟北京火箭大街等项目建设步伐,依托区域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进一步提升服务精准度、拓展服务广度,为商业航天企业提供更高效、专业、便捷的全链条服务支持,助力北京经开区打造中国商业航天产业的核心聚集区。

  融媒体中心 刘茜

相关新闻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