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尖产业洽谈推介会举办 一对一畅聊搭建政企沟通高效桥梁
高精尖产业洽谈推介会搭建沟通桥梁。 融媒体中心张磊/摄
本报讯(融媒体中心 李啸)11月6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举办高精尖产业洽谈推介会,经开区各部门负责人以及20余家企业代表齐聚一堂,聚焦高精尖,面对面推介产业优势,一对一畅聊合作机遇,搭建起政企沟通的高效桥梁。北京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力出席并致辞。
刘力表示,进博会是中国推动新时代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要举措。国家级经开区同样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作为首都唯一的国家级经开区,北京经开区是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三城一区”的主平台、高精尖产业的主阵地,是全国唯一一个集“六区合一”政策优势于一体的经济功能区。这里不仅是成就伟大企业的沃土,更是助力中小企业梦想起航的地方。一直以来,经开区坚持立足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持续优化创新生态;立足高精尖产业集聚,坚持做强主导产业,发力新兴产业;立足提升民生福祉,建设宜居宜业绿色新城;立足重点领域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产业是经开区的特色。在发力“高精尖”的道路上,经开区有哪些优势,未来又将如何布局?活动现场,经开区科技和产业促进局、生物技术和大健康产业局、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局、高端汽车和新能源产业局、工委组织人事部有关负责人先后介绍了经开区产业生态及产业发展整体情况、主导产业情况及政策、人才引育政策等内容,亮优势、谋合作。
以“44637”发展体系为引领,经开区持续巩固四大主导产业优势。在生物技术和大健康领域,经开区已建立了生物医药产业“1+N”政策体系,正加快建设北京医药创新公园BioPark。据介绍,经开区将对药品和器械板块中的重点领域展开布局,包括细胞与基因治疗、小核酸和抗体药物、合成生物,以及内窥镜和影像设备、手术机器人、高值耗材等,关注处于发展中后期并可落地经开区开展产业化的企业。
在高端汽车和新能源领域,经开区前三季度汽车产业总产值约2000亿元,同比增长15%,规划了270万平方米产业生态空间,构建“一港四基地”五位一体、多点发力的产业提质发展空间格局。预计到“十五五”末,汽车产业集聚规模力争突破4000亿元,建成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制造、出行服务、智慧交通、未来城市共融互促的产业生态体系。
在机器人和智能制造领域,经开区已形成具有亦庄特点和亦庄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机器人、商业航天等领域表现尤为突出。目前,经开区已集聚机器人生态企业超百家,产值规模近百亿元,2024年经开区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约为383.9台/万人,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此外,经开区还聚集了80余家航天企业,全国成功发射的8型商业火箭有6型在亦庄,2023年成功发射13次,发射入轨52颗卫星,2024年预计发射规模增长超过1倍。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支撑。为此,经开区坚持先行一步,持续迭代升级人才政策体系,在全市率先推出了系统化人才政策即“人才十条”2.0政策,创新提出用人主体授权、多元化人才评价、全链条人才服务等措施,为全球人才提供有力政策保障,同时不断扩大“亦城人才”品牌效应,累计认定了4100余名亦城人才,提供专项奖励、人才住房、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全方位保障。目前,区内人才总量达40万人,每年保持8%以上增长,形成了以百名顶尖和杰出人才,千名行业领军人才,万名青年科技人才和卓越工程师为代表的人才雁阵,人才贡献率、人均GDP、人均发明专利数量等关键指标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在全国国家级经开区列第一梯队。
“我们致力于研发和生产国际先进的体外生命支持技术领域的创新医疗器械,为心血管疾病及呼吸衰竭疾病的患者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治疗方案……”“我们主要提供机器人高端硬件与机器人整体解决方案,与经开区的多家企业保持业务交流……”活动现场,多位企业代表围绕企业的核心产品及领先技术展开交流,在沟通中凝聚共识,在对话中探讨新的合作空间。
据悉,在本届进博会上,经开区围绕信息技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等举办了多场定向洽谈会,借进博会这一开放“窗口”,链接全球创新资源,推动开放合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