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密“就近办”“便利办”“随手办”服务圈全力支撑高质量发展 经开区三级服务体系让企业家门口办成事
本报讯(融媒体中心记者 蒋科平 刘娜)“一次大厅都没跑,就顺利办成了事,这是我在别的地方没有感受过的服务。我们公司正准备在北京经开区发展,这下更有信心了!”近日,新入驻北京经开区的一家企业项目负责人王先生收到北京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发来的企业营业执照时感叹道。
就在几天前,大族广场园区政务服务站的政务专员吴海丹带着厚厚一沓材料来到了政务服务中心企业准入服务厅,她要为一家企业办理信息变更。
“前些天,我接到了一家待入驻企业的电话。这家企业要迁址到经开区,急需办理信息变更,但由于距离远,且不熟悉经开区的事项办理流程,因此一直未能办理完成。”吴海丹在了解到企业的实际困难与诉求后,第一时间将需要填报的资料准备齐全,详细告知企业填报要求,并在企业填写完成后进行初步核对,遇到不确定的内容则通过政务服务中心建立的“园区政务服务专员沟通群”向综窗工作人员咨询。由于前期准备工作充分,吴海丹来到办事大厅后仅用了不到1个小时,就完成了变更申请,1个工作日内,新的营业执照便由政务服务中心发出,免费邮寄到企业手中。
帮您跑,跑出营商环境加速度;代您办,办出利企便民“心”温度。为解决办事距离远、跑动时间长、流程不清楚等堵点、痛点问题,北京经开区在政务服务领域不断延伸服务触角,着力打造对企服务三级体系,即“政务服务中心—亦企服务港—园区政务服务站”。在产业园区政务服务站,由园区政务专员为企业提供一对一咨询、申报材料预审和帮办代办服务,让企业在家门口就能办成事。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作出系统设计和工作部署,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便利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提供了遵循。
《意见》明确,2022年底前,国家、省、市、县、乡五级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全覆盖。2025年底前,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免证办”全面推行,集约化办事、智慧化服务实现新的突破。北京经开区为企政务服务三级体系就是深化改革的最好体现。
为了让办事人员少跑腿,北京经开区不仅将企业经常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都聚集到一个大厅办理,还将居民需要办理的业务下沉到街道社区,在街道设立政务服务厅,并推出“早晚弹性办”“午间不休息”“周末不打烊”的延时服务,辖区群众通过线上预约。街道政务服务中心将根据预约情况,合理安排工作人员,方便群众错峰办事,为有紧急特殊需求的群众提供贴心服务。同时,在最近开通的全市首张政务地图中,居民可在手机上一键查询北京经开区8个政务服务场所及11个政务服务自助办理点信息,彻底解决了“上哪办”的问题,同时,实现了“就近办”功能,系统自动定位最近办理点,智能导航最佳办理路线,极大提升了便利化水平。
《意见》还提出,要提高制度供给质量,明确政务服务事项范围、建立国家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审核制度、建立健全政务服务事项动态管理机制,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实施清单标准化,推动形成标准规范的政务服务体系。
北京经开区积极推动标准化政务服务,建设线上线下政务服务。在政务服务大厅,一本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解决了办事人“清清楚楚”办事的难题,同时,在“政务地图”中,办事人可根据自身办理事项一键查看需要携带的材料、如何预约、上哪儿办理。此外,“小亦教您办”视频,还能带领办事人手把手整理材料、填报信息,让办事的企业和群众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北京经开区政务服务体系的逐步完善,进一步拓宽了服务的多元供给,也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北京经开区的一系列为企服务举措不仅为入驻企业提供了政务事项办理上的便利,激发了企业发展活力,还进一步提升了区域的整体服务能力。”吴海丹说。
此外,面对企业和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北京经开区还打造“全生命周期”服务链,通过实践实现了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去年年底,经过一年多的改革实践,北京经开区结合区域实际,制定《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的实施方案》。标志着北京经开区正式实施“证照分离”改革,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等四种方式分类推进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审批改革。
下一步,北京经开区将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推进政务服务向更多产业载体、商业楼宇、银行机构等下沉延伸,让“就近办”“便利办”“随手办”等服务圈越织越密,实现靠前服务、精准服务再升级,全力支撑北京经开区高质量发展。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