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创新亦庄 > 深化改革先行区 > 企业服务

布局围着产业转 服务跟着企业跑 解码经开区高科技产业园锻造路径

  北京经开区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典型案例入围国家级评选,北京首个细胞治疗中试基地竣工,信创园起步区一年引聚百余家“四梁八柱”企业……2022年伊始,北京经开区好消息不断,从企业服务支撑到产业空间布局,再到国家战略顶层设计,经开区在建设高科技园区的征途上不断探索。

  ■围绕国家战略让创新链和产业链双向赋能

  岁末年初,位于北京经开区信创园的青藤云安全再次传来好消息。“头豹研究院联合沙利文(Frost&Sullivan)发布《2021年中国云主机安全市场报告》,我们自主研发的青藤万相·主机自适应安全平台,在主机安全私有云部署领域被评为‘领导者象限’第一名,产品创新和技术能力获行业认可。”青藤云安全创始人兼CEO张福说。

  技术研发取得突破,市场合作也有新进展。作为一家去年入驻信创园的企业,青藤云安全在这里与统信软件成为合作伙伴,公司自主研发的青藤主机安全产品也已经和华为鲲鹏处理器、飞腾处理器、海光处理器、UOS桌面操作系统V20等国产主流产品完成兼容性互认证。张福说:“当时选择信创园,主要是因为这里汇聚着信创产业上下游的企业,能为我们的成果落地转化提供更多新机遇,事实也证明迁入的决定是正确的。”

  张福的话也是很多其他加入信创园企业的心声。开园不到一年,信创园便已聚集起100余家“四梁八柱”信创企业,主要涵盖国产自主核心芯片、操作系统等基础软件、创新型基础硬件、集成服务四个领域。走进园区,龙芯、统信、浪潮、中兴等企业logo迎面而来,信创领域90%以上的头部企业在这里聚集。

  “聚企成链,信创园让创新链和产业链双向赋能。作为国家级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基地,北京经开区信创园是由工信部和北京市政府联合部署建设的国家级园区,承担建立信创生态体系、保障网络强国战略的职责使命。”园区有关负责人说。

  “打通创新链,搭建产业链,完善服务链,预计到2025年,园区产业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信创园有关负责人说。举非常之力,成非凡之事,落实国家战略,经开区将成为支撑国家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的核心高地。

  ■聚焦企业需求打造组织资源和要素整合能力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开展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典型案例评选活动,经开区的该项服务案例成为北京市唯一一个入围项目,而入围案例中所形成的“一个中心”——产业计量技术创新中心,坐落于经开区的首个国家级孵化器汇龙森科技园。

  “产业计量技术创新中心是我们打造的一个典型应用落地场景,希望能通过解决这一企业应用需求打通产业上下游各环节,而这也体现了汇龙森创建高科技园区的经验和优势所在,具备打造组织资源的能力和要素整合的能力。”汇龙森国际企业孵化(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泳说。从2002年至今,汇龙森科技园从一个园区增加到3个园区,从当年60余家初创企业入驻到如今培育走出神州细胞、康龙化成等一家又一家上市企业。

  走进汇龙森科技园,类似产业计量技术创新中心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还有很多。截至目前,汇龙森科技园已建成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新材料公共服务平台、信息技术服务平台、综合商务服务平台、投融资服务平台等9大平台,吸引了600多家创新企业入驻。

  “成立专业的服务团队,为入园企业提供工商注册、税务办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全方位代办服务,让企业‘拎包入住’,是汇龙森在早期探索中形成的基础性经验;围绕服务升级,深入应用场景侧,从市场需求出发激活企业研发生产的内生动力,在金融服务、市场对接、解决行业共性问题等方面给予陪伴式服务,形成完整的产业化服务链条,才能吸引更多企业聚集,让科技成果在园区、在经开区落地。”

  “迎来创业者,送出企业家”,汇龙森科技园已经构建起引进一批初创企业、培育一批高成长性企业、向经开区输送一批扩大产业化企业的孵化梯队,聚集起生物医药、新材料、医疗器械、信息技术、先进制造等产业集群,成为经开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成长摇篮。

  ■布局产业生态激活一池“好水”养好“活鱼”

  园区不仅为企业成长解决了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也破解了产业生态转型升级的发展瓶颈。

  围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配套布局,经开区推动高端汽车及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园(以下简称高端汽车产业园)建设。

  “随着区内整车生产厂商产量的增加,关键零部件配套企业供应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亟须招引相关企业打破瓶颈。而高端汽车产业园位于产业聚集区域的核心位置,无论从空间,还是从功能上,都将成为撬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点,为附近产业集群供货提供保障,为入驻企业抢占市场空间提供有力支持。”该产业园的开发建设方北京亦庄盛元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亦庄盛元)有关负责人说。通过“政府主导,国企实施,共建平台”的模式,高端汽车产业园将精准聚焦高端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促进全区汽车产业增量发展。

  经过一年多的企业引聚,如今高端汽车产业园已有海斯坦普、麦格纳、奥亨新能源等多家汽车关联零部件领域细分行业龙头入驻,整个园区企业未来产值预计可超50亿元人民币。

  围绕产业生态服务,不仅落实空间聚集,更超前规划前沿技术的转化承载空间。在生物创新药品的研发过程中,中试是衔接新药从实验室到批量生产的关键环节,而细胞治疗药物的研发生产对厂房要求更高。为了助力企业跨越科技成果转化途中的“达尔文死海”,解决以往可匹配的厂房资源紧张问题,经开区推进建设了北京亦庄细胞治疗研发中试基地(以下简称细胞中试基地)。

  据亦庄盛元有关负责人说:“经开区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的创新环境磁场强大,目前已达成包括贝来生物、康龙化成等在内的一批企业入驻签约,园区约有35%的空间实现‘建成即启用’。”

  据了解,在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领域,经开区针对企业共性需求,在以亦庄生物医药园为代表的孵化器基础上,加快推进了北京亦庄细胞治疗中试基地、亦庄新药研发生产基地等一系列重大项目,拓圈补链,构建“孵化器+中试放大服务平台+定制厂房”的生物医药产业领域科技成果转化闭环服务链,提升“自造血”能力,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预计全年完成产值1560亿元,同比增长2倍。融媒体中心记者孙艳平


相关新闻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