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创新亦庄 > 深化改革先行区 > 产业发展

“AI+轨道”赋能轨道交通智能化进程

  本报讯(融媒体中心 孙艳平)当AI大模型落地轨道交通领域,如何给轨道交通系统安上巡检的“超级眼睛+智慧大脑”,又如何成为轨道交通系统运维的“超级医生”?近日,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利时”)副总裁兼总工程师汪小亮表示:“今年一季度以来,我们融合DeepSeek R1等开源大模型能力,打造了‘和行’轨道交通大模型,助力提升轨道交通运营效率和安全。目前,和利时不仅迎来产品研发上的‘开门红’,也实现市场开拓上的‘开门红’,已成功中标朔黄铁路AI大模型项目。”

  用AI赋能轨道交通领域,和利时以创新实践“答题”。作为全球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主力供应商,和利时集团覆盖工业智能化、交通智能化、食药智能化三大业务板块。其中,位于北京经开区的和利时,聚焦轨道交通信号、智能控制等交通智能化领域不断探索,在技术体系研究、产品研发、生产制造等方面进行数智化布局,形成了“技术-产品-生态”三位一体的AI落地能力。随着AI技术的突破和发展,和利时以DeepSeek、通义千问等大模型为基座,外接轨道交通行业知识库,通过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打造“和行”轨道交通大模型,进一步提升数据处理和模型训练能力,以及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轨道交通行业面临数据整合难度大、系统实时响应程度高、行业通用性要求高、网络安全保障难度大等难题,为此,我们推出‘和行’轨道交通大模型,来解决这些行业痛点。”汪小亮介绍道。该模型能实现更智能、高效、精准的故障诊断、运维辅助决策、无人化巡检、智能外观检测、语音交互、作业优化等功能,从而提升轨道交通运营效率和安全性。

  面向应用场景,和利时采用多模技术架构,打通“通用大模型底座+行业数据定调”的智能模式,在“和行”轨道交通大模型基础上,构建了“和言”“和视”“和音”三大模块,实现了语言大模型、视觉大模型、多模态大模型技术协同融合,为轨道交通行业提供定制化的智能解决方案。

  比如,自然语言处理大模型“和言”就像轨道交通系统的“超级医生”。通过系统分析技术规章、作业指导书、列车和设备的运行、维修记录等,该模型能诊断预测有可能出现的故障,提前给出运维辅助决策建议,避免列车故障、降低维修成本,让列车设备运行得更稳定、更高效。

  视觉大模型“和视”则如同“超级眼睛+智慧大脑”的组合,更快、更准作出判断。该模型通过分析巡检、外观检测、障碍物监测的视频图像,实现无人化巡检,智能守护列车和乘客的安全。其中,为解决铁路线路异物入侵这一威胁列车运行安全的严重问题,“和视”能够基于“和行”轨道交通大模型对铁路线路异物入侵进行智能识别,实现远距离障碍物探测和防护,有效克服现有智能识别系统在解决数据稀缺和异物种类多样性等问题时面临的巨大挑战。

  “就在不久前,我们已经借助‘和行’轨道交通大模型的研发优势,签约了国能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自主可控重载运输大模型系统研究与构建’项目。”汪小亮表示。该项目将通过研究AI大模型技术的应用,研发自主可控的重载运输大模型辅助决策系统,实现对朔黄铁路运输组织方案的优化,在降本增效的同时,大模型以私有化部署来保障企业和用户数据的独立性与安全性。

  汪小亮表示:“未来,我们将打造参数规模更大、泛化能力更强的‘和行’轨道交通大模型,扩大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进一步以大模型系统和智能设备,助推铁路运输行业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相关新闻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