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态优先为导向的新质生产力正加速形成,探秘经开区高质量发展背后的绿色力量
无人驾驶大气环境监测车。 资料图片
凉水河畔的“大风车”与覆盖建筑屋顶的光伏板映衬成景,无人驾驶大气环境监测车上路进行全天候实时监测,养老设施新建工程采用的基坑气膜让周边环境“抑”尘不染,企业交出一张张绿色转型、创新发展的优异答卷。北京东南部225平方公里土地上,一场生态与经济双向奔赴的“绿色变革”正在上演。
北京亦庄到底有谁在?答案藏在“科技蓝”与“生态绿”的共生共荣中。通过持续打造绿色技术的“试验场”和“双碳”目标的“引力场”,北京亦庄书写着“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新时代答卷。
靶向治污精准守护蓝天
在经开区荣京东街,一辆无人驾驶的大气环境监测车正缓缓行驶。这辆搭载激光雷达和AI算法的“黑科技”车辆,拥有着“安全守卫者”和“大气污染侦察兵”的双重身份,能实时捕捉道路扬尘、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源,并通过“城市运行大脑”平台进行记录和预警。这种“固定监测+移动走航”的立体化监管模式,让扬尘治理从“人海战术”进一步转向“智慧管控”。
2024年,经开区PM2.5累计浓度为32.6微克/立方米,同比降幅13.8%,降幅全市最大;优良天数达经开区历年最多。蓝天常在、空气常新,让人心向往之,是一连串数字最直观的体现。良好成绩的背后,离不开经开区以创绿为引领,0.1微克0.1微克精抓细抠,通过科技赋能对大气污染“靶向治理”。
如今,在道路上平稳行驶、辛勤工作的无人驾驶环卫车,早已成为亦庄新城居民眼中司空见惯的场景,去年全年实施无人清扫保洁试点3万余公里。除此之外,经开区于2024年示范建设2个零排放车队,区内企业使用班车新能源比例提升至82%,3吨及以下柴油叉车动态清零;推进120蒸吨锅炉深度治理,18家印刷企业全部完成VOCs原辅材料源头替代,25家餐饮企业完成“千家百堂”治理提升。从环卫革新到能源转型,经开区以实际行动守护“亦庄蓝”,为城市发展筑牢绿色根基。
标杆引领企业竞逐绿色赛道
2024年初,经开区以先行先试、分批实施的方式,在全市率先推进企业绿色绩效评价试点工作,优先推动“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等节能环保、绿色低碳工作扎实的100余家企业,开展首批绿色绩效评价。
经过一年的试点工作,全区共有12家企业获评全市首批绿色绩效,其中,5家企业获评绿色标杆(深绿)企业,7家企业获评绿色基准(浅绿)企业。“12家企业纳入‘北京绿色企业库’,从财政资金奖励、绿色金融、差异化监管执法等方面对相关企业给予支持和倾斜。此外企业实施的节能环保项目将优先纳入‘经开区促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资金’项目库,对符合条件的申报项目给予资金支持。”经开区生态环境建设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道。
多年来,经开区运用政策引导与资金支持双轮驱动,持续激发企业绿色转型的内生动力,以真金白银的扶持举措,助力企业迈向绿色发展新征程。此前印发《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促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资金奖励办法》,设置了污染防治、节能降碳、绿色建筑三大领域共27个支持方向,支持力度更大、支持范围更广、简化兑现流程,全方位、多层次地推动企业绿色发展进程。2024年,经开区生态环境建设局完成6类免申即享类项目审核兑现工作,拨付金额3941.36万元;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资金污染防治类标准流程项目(第一批)评审并完成拨付金额1813.95万元,通过“点绿成金”的策略,强化重点单位和项目在绿色发展方面的示范效应,推动和帮助更多企业园区自觉以技改促减排。
撬动转型优化低碳发展格局
森特士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企业研发楼和生产基地布局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优化能源结构,实现了显著的降碳效果,这一“绿色经验”也被复制在北京亦庄小米汽车工厂中;北京瑞禾彩色印刷有限公司的印刷车间内,多台高性能印刷机在使印品色彩复制还原更加精准的同时,可节约水资源,避免显影污水排放、减少危废产生……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2024年度绿色制造名单,经开区国家级绿色制造企业总数增至48家,总数位居全市第一。从集成电路、半导体,到医药健康、汽车零部件,多个领域的绿色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使得亦庄新城的绿色指数持续攀升。
经开区国家级绿色制造企业取得的显著成就是经开区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助力“双碳”目标的一个鲜活例证。随着北京经开区入选生态环境部第一批城市和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名单,一系列创新举措正转化为区域绿色发展的强劲动能。作为北京首例数据中心余热回收后对外供热项目,万国数据旗下恒长数据中心余热回收项目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所采用的螺杆式水源热泵主要向园区内两栋共建建筑供热,经过测算,年供热量为4000GJ,年替代天然气量8.55万立方米,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6.6吨。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探索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经开区也在绿色低碳发展领域进行了重要布局。去年11月,北京经开区绿电碳汇联合服务工作站正式落地。作为国内首个绿电绿证、碳配额和ESG(环境、社会、治理)一体化服务工作站,该工作站集绿电交易、碳汇管理、节能减排咨询、政策解读、技术支持等功能于一体,成为支持区域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引擎”。
绿意亦庄,未来可期。当前,“绿色基因”已深深融入城市发展血脉,北京亦庄到底有谁在?答案清晰而生动。从智慧能源系统的迭代升级,到氢能产业的集群式突破;从“零碳园区”建设,到“海绵城市”的创新实践,政企研协同发力的生态共同体正在加速形成。在这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环境治理的技术革命,更是以生态优先为导向的新质生产力正在加速形成,为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积极提供“亦庄方案”,让绿色成为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的最鲜亮底色。
融媒体中心 史明阳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