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创新促发展 煎饼机器人今年订单目标5000至1万台
研发人员正在调试煎饼机器人。 孙艳平/摄
本报讯(融媒体中心 孙艳平)“当现代科技融合传统小吃手艺,让很多人禁不住跃跃欲试。但对我们创业者来说,煎饼机器人要从一款创新产品走向商业化落地,曾一度面临监管空白的难题。”近日,久秉机器人(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久秉机器人公司”)CEO于钦玮表示,“自从去年7月北京经开区为我们颁发了全国首张热食类餐饮机器人食品经营许可证以来,煎饼机器人的商业化落地速度就像坐上火箭,半年多时间就已交付了近百台,还有不少订单受产能限制待落地。”
走进久秉机器人公司,一位研发人员正在调试一台煎饼机器人。根据演示,消费者只需扫码下单,该机器人就能通过机器臂自动化操作,选用不同工具将面糊摊开、翻面,放完配料后卷起来,再放进袋子。不到3分钟,一个热气腾腾的煎饼就完成了。于钦玮说:“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却是我们团队8年的努力成果。8年间,我们画了2000多张原创图纸,申请了100余项知识产权,用近万个零部件,才打造出如今这台煎饼机器人,实现了接近熟练人工的制作效率,并且我们还在持续优化它的更多性能。”
“研发难,商业化落地更难。”于钦玮感慨道。原来,利用自动设备进行食品制售的机器人经营类型企业,属于餐饮类型新业态,此前并无该业态的经营许可和管理办法。而2024年正是久秉机器人公司从产品研发转向商业化探索的关键一年,虽然在外地通过与政府监管部门对接实现了临时性试点示范,但如何合法合规推广落地一直没有进展。后来,北京经开区亦企服务港了解企业需求后,联动各相关部门一起推动制度创新,最终帮久秉机器人公司获得了“全国首证”。
如今,煎饼机器人的商业化落地早已没有了监管空白的门槛。于钦玮直言:“这张许可证让我们能在全国范围内合规落地,提升了整个行业的信心,也给了市场一颗定心丸。”以北京经开区为核心,越来越多的煎饼机器人向北京市全域推广落地,覆盖了地铁站、工业园区、科技园区、公园等场景。于钦玮透露道:“目前,我们正以北京为商业模型样板间的根据地,将煎饼机器人向全国推广,深圳也开始正式布局。”
“随着煎饼机器人的落地运营,我看到很多印象深刻的事情,更加坚定了要继续做好、做深餐饮机器人的决心。”于钦玮分享道。在排队体验的人群中,他见到不少孩子坚持要吃到机器人做的煎饼才肯离开;有八九十岁的老人专程来看煎饼机器人,亲眼见证中国科技的发展水平而感到欣慰;还有大学教授在尝过机器人做的煎饼后,找他探讨技术迭代细节……
接下来,久秉机器人公司将在现煎系列——煎饼机器人的基础上进一步迭代,并迁移开发现蒸、现烤等系列机器人,其中现蒸系列机器人预计将于今年3月发布。于钦玮说:“根据计划,我们今年将煎饼机器人的订单目标定为5000-1万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亟需解决产能问题,当前正在寻找、筹备总装产线。在长远的未来,我的终极梦想是开发一个家庭具身智能厨师机器人,能够做出‘满汉全席’。”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