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创新亦庄 > 深化改革先行区 > 产业发展

小米汽车扎根亦庄业绩出圈 2024年交付量突破13.5万辆

小米汽车扎根亦庄业绩出圈 2024年交付量突破13.5万辆.jpg

小米SU7。 资料图片

  本报讯(融媒体中心 李啸)2024年,小米SU7作为“亦庄智造”的一张金名片,自正式上市后交付量便持续增长,全年交付量超过13.5万辆。正如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曾说:“我特别感谢北京这片沃土,如果不是在北京,我觉得小米汽车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也不可能诞生。”扎根于北京亦庄的小米汽车工厂,在这片营商沃土上展现出蓬勃的创新活力,托举着一辆辆小米SU7驶向全国各地。

  小米SU7深受行业认可的原因,与其领先的性能表现密不可分。此前,在中保研安全性测试中,小米SU7取得了全项优+的成绩,即车内乘员安全指数、车外行人安全指数、车辆辅助安全指数这三大安全性测试项目中均取得G+的最高评级,是唯一获3G+及A评级的轿车,全面彰显了出色的安全性能。这是小米汽车秉持“从底层核心技术做起,十倍投入,认真造一辆好车”的承诺,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的结果。目前,其在底层核心技术方面研发投入超130亿,专利授权超1000项。

  汽车智能制造的魅力,从小米汽车工厂可见一斑。该工厂作为集研发、生产、销售、体验于一体的智造园区,为新能源车专属打造了冲压、压铸、车身、涂装、电池、总装六大车间,引入超过700个机器人直接服务于生产线,实现关键生产工艺的100%自动化操作。产能拉满后,每76秒就有一台崭新的小米SU7下线。

  在小米汽车持续扩充产能、保障交付的同时,北京经开区也在持续强化服务保障,以更加优质的营商环境支持创新成果的茁壮生长。据了解,小米汽车工厂二期项目于2024年7月在经开区开工建设,计划2025年三季度投产。该项目作为经开区高效征地的典型案例,部分地块从启动征地到拿到用地批复仅用时63天,有力支持了企业早日开工投产,节约时间及经济成本。2025年,小米SU7 Ultra、小米YU7等新车型也将上市,这意味着经开区汽车产业生态圈将进一步扩容,带动“亦庄智造”的创新底色更加鲜明。

  从整车企业放眼区域产业生态,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作为经开区四大主导产业之一的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呈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2024年实现工业总产值超2600亿元,同比增长超20%。目前,北京经开区已形成以北京奔驰、北汽新能源、小米汽车为代表的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以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百度阿波罗为代表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体系,聚集了宁德时代、海纳川等知名零部件企业,拥有国创中心、国汽智联、阿尔特三个国家级汽车研发平台。

  面向下一代汽车产业发展,经开区正加速推进汽车智造创新城建设,系统规划270万平方米产业生态空间,构建“一港四基地”产业空间格局。到“十五五”末,经开区汽车和交通产业集群规模力争突破4000亿元,建成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制造、出行服务、智慧交通、未来城市共融互促的产业生态体系。


相关新闻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