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创新亦庄 > 深化改革先行区 > 产业发展

如何让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线?看北京经开区这份成绩单就知道了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第23届中国专利奖授奖名单。据最新统计,北京经开区斩获6项中国专利优秀奖。

作为我国权威的国家级专利奖项,中国专利奖是反映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效益的重要标志。透过这一领域的“成绩单”可以看到北京经开区通过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和知识产权意识探索,从技术创新到场景应用的科技成果转化路径。

  近年来,北京经开区以京东、京东方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为牵引,激发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活力。以知识产权工作为技术创新保驾护航,京东集团已形成“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链路知识产权保护举措,从奖励规则、活动宣贯、人才评价等多方面鼓励工作人员申请专利,保护自主研发成果。此次入选中国专利优秀奖名单的“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和装置”,就是京东集团为解决数据分析领域高吞吐、低延迟、高可靠的实时数据写入及查询技术问题而研发的,过程中不仅成立研发项目组,也投入了大量研发经费,通过攻坚克难,能让数据分析人员及时掌握线上数据的实时动态,填补了领域内的技术空白。

  在龙头企业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技术创新作为解决行业难题的“通行证”。京东乾石(京东物流)现已拥有海内外专利申请超5500件,其中,此次入选名单的“视觉识别系统和使用所述视觉识别系统的分类分拣系统”,便是为解决实际业务需求而诞生的。在传统的仓储物流场景中,通常由工作人员进行货物拣选,工作强度大但效率低,少量使用机械臂代替人工的方案,也因识别定位能力无法大规模应用。面对成千上万种物品,如何快速准确识别定位物品并引导机械臂进行拾取操作?在对已有技术、场景检索分析的基础上,京东物流的技术团队通过设置物料识别装置,预先确定料箱内物料种类,再做视觉识别定位。“这就相当于在海量物料中缩小了视觉识别定位的范围,为机械臂准确、及时、快速完成自动化柔性拣选创造了先决条件。”京东物流该项专利负责人杨涛说。如今,该专利技术已在京东多个项目中常态化应用,平均效率提升30%以上,实现了全流程无人化的真正落地。

  以场景搭建促进知识产权落地应用,以知识产权服务筑牢技术护城河,北京经开区助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进程。在这次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的名单中,蓝箭航天是第二次上榜。蓝箭航天有关负责人说:“在经开区支持下,我们成为目前商业航天领域唯一获此殊荣的公司。”此次获评中国专利优秀奖的“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推力室耐压夹层制造方法”,以首创性的技术突破助力我国运载火箭发动机制造技术实现大幅跨越。这是一项能应用到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制造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相对于传统扩散钎焊工艺,这种新方法能在现有推力室身部整体设计上完成,省去了将推力室身部再分三段以及后续三段对接焊接的工序,可以显著提高推力室的质量稳定性,并缩短推力室的生产周期,为运载火箭发动机安全、稳定、可靠地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截至今年6月,北京经开区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达12920件。从创新到应用,以问题为导向鼓励企业进行自主研发,以服务为导向护航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北京经开区科技成果转化路径还在不断探索中。


相关新闻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