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创新亦庄 > 深化改革先行区 > 产业发展

以营商环境之变谋高质量发展 率先 争先 领先 经开区改革创新落地系列硬核举措

  全国首个打造科技馆之城,全市率先推行电力工程“零投资”,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实现了平均0.9公里的充电服务半径,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实现了多个“全国首个”……一心一意促营商环境改革,北京经开区在全市乃至全国率先推出了一系列具有“亦庄特色”的改革举措,当好高质量发展开路先锋。

  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高精度地图制作将完成

  “在我印象中,自动驾驶是属于未来的,如今,却在北京经开区成为了现实。”北京经开区居民杜丽娟说。

  送生鲜外卖的是美团的自动配送车,送快递的是京东无人配送车,卖早、午餐的是新石器的无人零售车,还有人们日常出行打的是Robotaxi,当前,在北京经开区,自动驾驶的商业落地已经惠及人们生活。

  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业化首单落地、国内自动驾驶卡车首上高速、全国首个“方向盘后无人”Robotaxi订单“诞生”……这些都是北京经开区加快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系统构建适度超前的“2+5+N”先行区政策制度体系的成果。

  依托两大顶层设计文件,北京经开区从环境、速度、车型三维立体模型衍生形成五大类管理体系,匹配N项基础支撑措施,覆盖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示范应用、商业运营服务等诸多阶段。不仅如此,北京经开区还在60平方公里核心区域内开展高精度地图采集制作及服务发布工作,面向智能网联汽车使用,整体要素覆盖范围大于100个,相对精度可达20cm。目前,该采集制作等基础工作已完成,待各项调试工作结束后,高精度地图可通过30余个服务接口,为云控平台数字孪生、自动驾驶场景、交通管理、自动驾驶车辆监管等应用场景提供地图基础数据支撑。

  全国首个科技馆之城建设:78家企业科技馆已加入

  “这里不仅仅是一家专注于花草文化的书店,更是全北京独一无二的德国花草茶博物馆。”在德国花草茶博物馆,家住北京经开区的大学生侯子宇说,打卡区内的科技馆,已经成为他在暑期的必选活动。

  北京经开区通过发布首批旅游精品线路、搭建“科技馆之城”融合发展平台、开展科技馆之城“科学课堂”研学项目、推动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制作系列宣传片,加强媒体联动宣传等举措,成功打造“全市首个工业科技旅游示范区”。

  2021年经开区首批整合50家企业、区内博物馆和文旅资源开展“科技馆之城”建设,工厂、实验室变身展厅,一线科研工作者、工程师化身讲解员,将高新企业的尖端技术转化为丰富的科普体验,全年总接待量突破八万人,完成了500名学生“科学课堂”首次研学活动。

  2022年,北京经开区正计划完成第二批50个主题展馆的建设工作,包含数字化体验、健康生活体验、绘画艺术体验等在内的多家企业科技馆。预计年底,经开区“科技馆之城”的展馆数量也将扩容至100个。截至目前,共计78家企业科技馆纳入“科技馆之城”建设工作体系,这其中包括全国首家向公众开放的工业级无人直升机主题展馆、全国首个可再生能源“碳中和”智慧园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应用测试基地等。

  企业居民用电网络建设:红线外电力工程扩至新城范围

  大幅提升供电可靠性、大幅提升服务便利性、大幅节省用户投资……这些都是用户红线外电力工程“零投资”带来的利好。2021年以来,北京经开区试点开展企业红线外电力工程土建+电气“零投资”,试点区域由北京经开区60平方公里扩大到亦庄新城225平方公里。

  目前,用户红线外电力工程“零投资”改革已完成国汽(北京)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集创北方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等5个项目,累计节省企业投资4780万元。

  为了稳稳托起用电的“便民服务圈”,经开区启动“千桩计划”,打造全市领先的新能源汽车出行示范区,解决居民充电“最后一公里”难题,目前已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实现了平均0.9公里的充电服务半径,在部分充电车位建设智能地锁,仅限新能源汽车停放充电,解决了油车占用充电车位难题。此外,打通了充电结算平台和停车收费平台,实现充电预约功能,真正实现新能源汽车“来之即充、出行无忧”。

  “亦企服务港”服务体系建设:企业诉求解决率达99.6%

  “有了亦企服务港,我们就像有了‘娘家人’,遇到问题再也不会求助无门了!”这是北京经开区企业共同的心声。

  通过“吹哨报到”、绩效考核、工委领导双调度、基层党组织书记接待日等机制,主动走访了解企业诉求、宣传惠企政策,帮助企业协调各类资源,同时,主动为企业办理党务业务,举办各类活动,建立政府与企业间、企业与企业间的联系,在园区内就近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目前,“亦企服务港”建成运行11家,实现亦庄新城企业服务网络全覆盖,共走访企业4496家次,收集企业动态信息476条,报送企业扩产经营、新产品研发、成功上市、迁入迁出等有价值动态信息176篇。通过问需于企,收到企业诉求1754件,其中“亦企服务港”内办结1595件,协调部门解决159件,解决率达99.6%,有效营造了政企沟通“零距离”、企业办事“零障碍”、为企服务“零投诉”的营商氛围。

  审批制度改革建设:业务办理迈向极简化

  随着北京经开区审批制度改革的推进,审批业务的办理向极简化迈进。一个审批场景,一个审批师一次就能完成办理?这样优质的审批服务已经在北京经开区“准入准营”和“工程建设”全领域得以实践。

  什么是首席审批师制度?即通过压减审批层级、压实主体责任、推动责任前移,首席审批师对审批结果终身负责,用专业化的审批服务和最优化的审批流程节约市场主体办事时间,提升办事满意度。该制度的实施通过再造审批全流程、压减审批层级,将审批跨领域、全环节纳入“一人终审”范畴。让企业办事从“逐项办”变为“一人办”,让更多的场景和事项从多级审批变为了“即时办、马上办”。

  为保障首席审批师相对独立行权,北京经开区从遴选程序、文件配套、制度支撑等各方面,形成了一系列保障机制。此外,首席审批师在上岗前组织一对一廉政谈话,在业务办理过程中,实行“一事一码、全程留痕”,对办理事项开展公开监督,全节点效能管理。融媒体中心卢金曦


相关新闻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