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创新亦庄 > 深化改革先行区 > 产业发展

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 绿色产业链加速内循环 经开区打通危险废物处理“最后一公里”

  新合作

  本报讯(融媒体中心记者卢金曦)“精诚合作,携手共赢。我们要在‘赢’上做好文章!”3月11日,北京经开区企业北京鼎泰鹏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鼎泰鹏宇)、北京益普希环境咨询顾问有限公司(简称:益普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延伸服务产业链,做好全链条的环境服务。

  鼎泰鹏宇是在北京经开区成立的全国首家危废收集、贮存、利用试点单位,拥有亦庄新城内87940吨/年增量危险废物经营许可,承担着为大中小企业及社会单位全面做好危险废物收集利用的环境配套保障服务工作。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鼎泰鹏宇高效安全运营,深度参与并成功探索危险废物集中收运体系,配合地区发展规划,为危险废物综合管理提供了新思路、新模板、新路径。

  与鼎泰鹏宇一样,益普希也是在北京经开区成长起来的一家环保企业,其专注于环境技术管理咨询服务,为各级政府及企事业单位提供环境保护相关解决方案。益普希在拥有众多专业环评师的基础上,还有专业类别的专家、顾问,并建有自有专业实验室,环境服务涵盖大气、水、应急及环境综合咨询四个板块,可提供的服务包括区域环境质量的调查评估、环境改善方案、环境精细化管理、环境风险防控等。

  “作为政府、大中小企业及社会各单位的‘环保管家’,此次签约之后,我们将继续发挥环境咨询服务方面的专业优势,携手北京鼎泰鹏宇一起,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从危废、固废处理的前期解决方案到后期收贮处理提供一站式服务。”益普希董事长王欣说。

  鼎泰鹏宇董事长于建英同样对此次合作充满信心,她说:“大家给我们起名叫‘肾小球’企业,我们希望能把‘肾小球’做到工业企业中去,让生产褪去脏乱差,变得绿色、清洁。此次与益普希强强联手,希望能够为辖区提供一个全链条的管家式服务,更加深入地为企业服务,降低企业成本,解决危险废物收集问题,让企业无后顾之忧,为地区的绿色产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服务管家”与“肾小球”的携手,解锁了北京经开区绿色产业链内循环新模式。下一步,双方将立足于为客户做好全链条环境服务,互为补充,加强在技术交流与市场开发方面的合作。此外,双方还将一道强化环保领域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在鼎泰鹏宇现有危险废物管理平台的基础上,加大科技投入,在智能收运管理、仓库管理、安全管理、应急管理等方面升级,通过自动化降低企业成本。通过一系列合作项目的落地,双方将在北京经开区打造一个更精、更准、更新的绿色产业发展路径,并将该经验在全市乃至全国推广。

  新成果

  经开区企业连续10年实现100%碳中和

  本报讯(融媒体中心记者张艳艳)3月12日植树节当天,北京经开区企业碳阻迹对外宣布其2021年实现碳中和,这是该企业连续第十年实现100%碳中和。作为一家从事碳管理和碳咨询业务的企业,碳阻迹身体力行打造碳中和企业样板,从办公场景到办公用品,再到员工本身,都深深地烙印了绿色低碳印记。

  一般来说,一家30人左右的公司,一年的碳排放量在100-200吨左右。碳阻迹通过打造绿色办公场景和倡导绿色工作理念,实现了2021年全年减排量达27吨。走进碳阻迹的办公区,映入眼帘的是绿意盎然的碳中和地毯。615平方米的Interface碳中和地毯,每年可以中和大约5000千克碳排放,相当于种下447棵树。同时,碳阻迹采用租赁式的Roehl空气净化器,避免了不需要净化器时的长期闲置。每台Roehl空气净化器一个季度的减排量可达28.62千克,一年减排114.5千克。

  除了使用碳中和办公用品,碳阻迹积极倡导员工绿色通勤、减少一次性产品的使用、实现无纸化作业等低碳行动。碳阻迹通过实现70%的员工绿色通勤,共带来9861千克/年的碳减排量。此外,碳阻迹打造了企业内部的碳账户平台“低碳有你”,并在去年第四季度举办减碳PK大赛,员工们通过旧衣回收、绿色出行等一系列行为减少碳排放。

  那么这些减碳量是如何核算以及管理的呢?碳阻迹相关负责人说,“就是‘云上’核算,‘花式’中和。”对于企业碳中和路径,碳阻迹创造性地提出了CREO方法论,即计算(Calculating)、减少(Reducing)、带动(Engaging)、抵消(Offsetting)。此外,碳阻迹采用自研的“碳云”云平台进行企业碳管理,通过数据收集、信息填写、碳排放数据录入,生成碳排放报告。最终,碳阻迹在2021年总共排放54.94吨二氧化碳当量,人均排放1.1吨二氧化碳当量,同比减少37.4%。

  在碳抵消环节上,碳阻迹针对外购电力产生的间接排放14.9吨二氧化碳当量,采购了绿证;针对剩余的外购热力等排放的40.02吨二氧化碳当量,采用蚂蚁森林合种、CCER湖北利川天上坪48兆瓦风电项目、VER(自愿减排量)进行抵消,最终达成年度碳中和目标。

  碳阻迹创始人兼CEO晏路辉表示,碳中和的覆盖范围于去年得到升级,扩展到了国家、企业、产品、活动甚至个人端,产品碳中和、会议活动碳中和(绿色会议)、个人碳中和的案例层出不穷。乘着全国减碳意识不断增强的东风,2021年9月22日,碳阻迹的核心SaaS产品碳云上线后,很快就得到了业界积极的反响,包括陶氏化学、保时捷、东华大学、星巴克、肯德基、SKP、正谷、北京交通大学等企业机构都应用并肯定了“碳云”平台对企业碳管理的积极作用。

  据了解,成立11年间,碳阻迹已累计为1000多家企业解决碳管理数字化问题,为社会共减少了一亿吨碳排放。“2022年,碳阻迹将全力以赴扎实做好SaaS产品,帮助企业机构更加高效、低成本、低门槛的开展企业碳核算、产品碳足迹计算、绿色会议全流程服务以及碳账户建设。”晏路辉说。


相关新闻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