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创新亦庄 > 深化改革先行区 > 产业发展

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有了行动指南

  “十四五”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

  王一鸣(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日前,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从顶层设计上明确了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是“十四五”时期推动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行动纲领。

  在总体目标方面,《规划》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数字化创新引领发展能力大幅提升,智能化水平明显增强,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取得显著成效,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我国数字经济竞争力和影响力稳步提升;到2035年,数字经济迈向繁荣成熟期,力争形成统一公平、竞争有序、成熟完备的数字经济现代市场体系,数字经济发展基础、产业体系发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

  《规划》紧扣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围绕数字基础设施、数据要素、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产业化、公共服务数字化、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安全体系、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的重点任务和举措。

  优化升级数字基础设施。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覆盖最广的4G网络。“十四五”时期要加快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协同推进千兆光纤网络、IPv6和5G网络建设,加快布局卫星通信网络等新型网络,推动5G商用和规模化应用,前瞻布局6G技术研发,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等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和云网协同发展,建设可靠、灵活、安全的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为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创造条件。

  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随着经济数字化转型加快,“数据”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要素,对提高生产效率的乘数作用日益凸显。《规划》提出,要强化高质量数据要素供给,建立健全数据资产评估、登记结算、交易撮合、争议仲裁等市场运营体系,提升数据交易效率,并鼓励市场力量挖掘商业数据价值,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产业数字化转型是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重塑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按照《规划》的要求,要加快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经营管理等业务数字化转型,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培育转型支撑服务生态,解决企业“不会转”“不能转”“不敢转”的难题;要打造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将我国工业生产场景优势转化为产业链供应链优势。

  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数字产业化为产业数字化提供数字技术、产品、服务、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从而为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创造条件。未来,要瞄准传感器、量子信息、网络通信、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加大科技攻关力度,提高自主供给能力,提升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加快培育智慧销售、无人配送、智能制造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开发者平台等新型协作平台发展,推动数字技术创新和新业态发展。

  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公共服务数字化是实现利企便民服务、提高社会治理效能的有效途径。《规划》从提高“互联网+政务服务”效能、提升社会服务数字化普惠水平、推动数字城乡融合发展、打造智慧共享的新型数字生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举措,强调要打造数字产品服务展示交流和技能培训中心,培养全民数字消费意识和习惯。

  健全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和安全体系。完善的治理体系和安全体系,是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在这一过程中,要坚持促进发展和监管规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要健全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完善体制机制,提高我国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要加快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体系,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要提高监管技术和手段,完善数字经济公平竞争监管制度。要明确平台企业主体责任和义务,建设行业自律机制。

  有效拓展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加快贸易数字化发展,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和海外仓,打造跨境电商产业链和生态圈。推动“数字丝绸之路”深入发展,深化与“一带一路”国家的数字经济合作。主动参与国际组织数字经济议题谈判,开展双边和多边数字治理合作,维护和完善多边数字经济治理机制,及时提出中国方案、发出中国声音。

  可以预期,《规划》的颁布实施将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劲动力。 

  以平台为重心做强数字经济产业体系

  王晓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副部长)

  以平台为重心做强数字经济产业体系,是数字经济组织方式的主要特征,也是我国建设数字化、智能化、国际化的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的重要抓手。平台企业通过数据、算力、算法有效组合要素资源,促进供需精准对接,能够有力推动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同时,平台企业更好发展,能够通过构建数字化的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形成数字产业生态,对于提高国内大循环质量和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看,全球数字经济的竞争也是平台的竞争,超大规模平台已经成为各国在数字经济领域竞争与合作的关键因素。因此,支持平台企业做大做强,以平台为重心做强数字经济产业体系,将是未来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

  平台企业是构建产业生态圈的重要载体。 但是需要看到,平台企业在发展中还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为:关键基础领域的创新能力较为薄弱,创新型人才较为匮乏;产业互联网发展相对滞后,我国服务业、工业和农业的数字经济渗透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平台数据开放共享不足,难以有效开发利用;平台监管较为滞后,尚不能完全适应平台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对此,需从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高度出发,坚持发展和规范并重,把握平台经济发展规律,建立健全平台经济治理体系,以平台为重心做强数字经济产业体系。

  一是切实增强平台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更好激发平台企业的积极性,提高平台企业在数字技术领域的国家重大战略规划、科技重大专项等方面的参与度,推动大科学装置等国家基础科学研究资源向平台企业开放,鼓励平台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二是大力加强数字人才队伍建设。增加高等院校、职业学院的相关学科设置,发挥社会培训机构和平台企业的力量,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加快解决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同时增强对全球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

  三是不断丰富产业互联网的应用场景。我国超大规模消费市场和完备的产业体系为培育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平台企业提供了坚实基础,下一阶段,需继续提高平台企业与消费、产业以及公共服务部门融合渗透的能力,鼓励平台企业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发挥其在推动产业数字化中的支撑作用和高效整合创新资源的优势,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推动产业互联网发展。

  四是构建推动平台数据开放共享的有效机制。平台企业沉淀的海量数据是十分重要的战略资源,需加快建立健全数据确权、交易、管理、使用、安全评级、个人隐私保护等相关制度,促进各行业依法共享平台数据资源,构建平台企业主导的数据产业链。

  五是加快完善监管体系。要以推动平台企业规范经营、健康发展为着力点,不断完善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实施细则,明晰平台企业经营行为的合规边界,建议对侵害消费者权益和实体经济利益、影响市场公平竞争的做法加大处罚力度。同时,要加强平台企业自律,引导平台企业依托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不断提高治理水平,积极营造和谐共生、创新包容的健康产业生态。


相关新闻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