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个一脑多机通用具身智能平台发布
“‘天工’你好,我怎么感觉你最近走得越来越有人样了?”“这得益于我搭载的‘慧思开物’……”3月12日,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发布全球首个“一脑多能”“一脑多机”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发布者和人形机器人“天工”的对话互动,让人们形象地感受到了该平台对机器人的赋能作用。现场还发布了科研级人形机器人“天工行者”和人形机器人科研共研共创基金。
“慧思开物”
让机器人长出“脑子”
“慧思开物”是什么?又将解决具身智能行业的哪些难点痛点?
形象来说,“慧思开物”能让机器人长出“脑子”。作为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由具身“大脑”和具身“小脑”构成,是支持各类机器人与物理世界交互的开放平台,让机器人更好地具备具身操作能力和具身运动控制能力。
其中,具身“大脑”主要负责AI大模型驱动的任务规划,具备自然交互、空间感知、意图理解、分层规划和错误反思等能力;具身“小脑”可实现数据驱动的端到端技能执行,分为具身操作和具身运控两个子平台,具身操作涵盖元技能库、泛化抓取、技能拆解和错误处理等功能,而具身运控负责实现全身控制、双臂协作、稳定行走和移动导航等任务。这意味着,“慧思开物”可由具身“大脑”进行任务规划,再调用具身“小脑”技能库执行具体动作,并将执行反馈传递给具身“大脑”,形成任务闭环。
创新中心总经理熊友军在现场发言时表示,具身智能在“智能化”方面仍处于初级阶段,行业亟需一个具备多本体兼容性、多场景适应性和强大泛化能力的通用智能平台。为了替具身智能产业补上通用软件系统这块重要拼图,创新中心研发了全球首个支持多本体、多场景应用的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
“慧思开物”的应用不仅颠覆了传统机器人应用开发模式,也填补了具身智能领域在通用软件系统方面的空白,真正推动智能机器人从单一任务执行向复杂环境下的自主决策与执行能力跃升。具体来看,相对于传统的基于单一场景、单一任务进行专项开发的方式,“慧思开物”能让机器人实现从任务理解到执行的全流程智能化,具备处理多场景、复杂任务的泛化能力,首次实现了单个软件系统在机械臂、轮式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多构型本体上的兼容,能够适应多样化的应用场景和任务,为具身智能机器人提供强大的感知、决策与执行能力。
应用展示
以“穿珍珠”方式构建应用
具体到应用场景中,“慧思开物”如何赋能机器人?又是如何实现“一脑多能”“一脑多机”的场景泛化能力?
“我们是以穿珍珠的方式来快速构建每个任务或应用的。”创新中心首席技术官唐剑解释道。物理世界中的任何一个任务或应用,都能被拆解成若干个技能,每个技能就是一个动作,比如搬箱子可以拆解为识别、搬起等技能,每个技能(动作)就像一颗珍珠,“慧思开物”可以通过技能库挑选合适的“珍珠”,组合完成特定任务。
这一过程中,“慧思开物”基于高效协同的具身“大脑”与具身“小脑”架构,能精准解析自然语言交互指令,通过多模态信息融合与上下文理解,将复杂任务分解为可执行的子任务序列,并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实时监测状态,通过自适应纠错机制和动态路径规划,确保任务的高效推进与准确完成。同时,“慧思开物”内置多场景适配引擎,支持从工业制造到家庭服务等多种场景,结合高效的资源调度与并行计算能力,能精准满足特定场景下的工作节拍与精度标准,为机器人在复杂场景的应用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发布会现场,唐剑还演示了“慧思开物”在工业分拣、积木搭建、桌面清理、物流打包、箱体搬运五个场景的真机操作,展示其具身操作能力。通过语音、APP直连等方式,人们能和机器人轻松交互,让机械臂化身分拣工,让“天工”搭积木、清理桌面以及打包快递,让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1搬箱子。这成为全球首次多场景、多任务、多构型具身智能机器人操作的直播展示,体现出“慧思开物”平台的通用性与智能化水平。
其中,在桌面清理场景中,“天工”整理了桌面餐具,将垃圾收进锡纸盘并放入垃圾桶,展现了“慧思开物”赋能下双臂协作的高效性与动态环境下的自适应能力。尤其是面对人为的多次随机打断和移位干扰等情况,“天工”仍能自主纠错、重新规划并完成任务,形象展示“慧思开物”在双臂协同控制、动态运动规划以及自适应纠错方面的技术优势。这也是全球首个经受真实场景直播验证展示的,具备高实时性、高泛化性的纠错适应能力的端到端技能学习方案。
强大的感知、决策与执行能力也离不开高质量具身智能数据的支撑,“慧思开物”依托创新中心构建的具身智能数据全链路解决方案,以及行业首个标准化通用具身智能数据集和Benchmark RoboMIND,实现了对多模态数据的高效利用与精准学习。随着数据生态的持续完善,“慧思开物”将进一步突破技术边界,推动具身智能技术在更多高难度场景中的规模化落地与应用。
具身智能
亦庄加速助推产业发展
“慧思开物”平台的技术突破与多场景应用能力,也为生态合作与产业赋能奠定了基础。
优必选研究院大模型负责人石海林表示,在优必选和创新中心的紧密合作下,“慧思开物”在工业人形机器人场景取得阶段性成果。优必选开放了面向第三方的API接口,创新中心基于该接口接入“慧思开物”,在工业场景下的料箱搬运环节完成验证测试。在实际测试中,“慧思开物”能帮助优必选的Walker S1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头部视觉系统精准识别箱体位姿,通过双臂协同作业,自主完成箱体搬运任务,且能支持多种料箱类型的搬运;同时,通过灵活的腰部与双臂联合运动规划,Walker S1可轻松实现对不同摆放高度和位置的箱体抓取。
此外,配天机器人首席技术官郭涛分享了“慧思开物”平台在特种作业场景中的实践,凸显了其在复杂环境下的任务执行能力。中兴通讯产业数字化方案规划总工孟晓斌介绍了与创新中心在自动化生产领域的规划,展示“慧思开物”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潜力。面向教育科研、物流搬运、工业制造、特种作业、商业服务、健康养老等多样化场景,“慧思开物”平台都能提供具身大、小脑综合解决方案,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与战略价值。
在现场,优必选还发布了售价29.9万元的全尺寸、高性能、科研级人形机器人——“天工行者”,并联合行业伙伴发布人形机器人科研共研共创基金。“天工行者”是基于“天工”通用人形机器人母平台,针对科研教育场景开发的人形机器人平台,预计将于今年第二季度上市。此次基金由优必选牵头,联合创新中心及上下游战略合作伙伴,以加速科研创新与场景创新为目标,面向海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开展标准、课题、赛事等专项实施工作。
今年,“具身智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此次发布也成为北京亦庄加速发展具身智能产业的一个生动写照。发挥创新中心引领作用,北京亦庄打造了龙头引领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具身智能核心技术攻关和开源开放;在具身智能领域,北京亦庄已集聚了具身智能及智能制造生态企业300余家,基本形成覆盖核心零部件、整机到应用场景的具身智能产业链体系;近期北京亦庄还举行了全域人工智能之城万台机器人创新应用计划发布会,开放九大标杆场景资源,在两年内释放超万台、近50亿元具身机器人应用机会。“慧思开物”的发布,将进一步构建开放协同的产业生态,助力具身智能技术的规模化应用与产业化进程。
融媒体中心 孙艳平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