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经开区纾困政策兑现快 下好服务先手棋 机声轰鸣赶订单
在和利时电子公司,工人正在检查线路板。融媒体中心记者吴江/摄
在智同科技,工人正在测量加工件。融媒体中心记者吴江/摄
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许多企业的生产体现出一个“保”字,而北京经开区的许多产线,用一个字概括就是——“争”。这是怎么回事儿?6月4日,记者来到北京和利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和利时电子公司)、北京智同精密传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智同科技)的生产车间一探究竟。
端午只放一天假争分夺秒赶生产
烧录机以每5秒一个芯片的速度烧录中,自动立体仓库每40秒钟就能从9000多盘物料库中自动发出所需物料,SMT自动化产线20多秒就会完成一个PCBA板的制作,插装区的工人手速飞快地进行着配件插装……端午假期第二天,和利时电子公司已经正常生产,从咔咔作响的机械作业声,到手不停歇的工作人员,产线呈现出一番忙碌的景象。“虽然今年以来订单大幅增长,但我们还是争取让员工能够至少单休,昨天端午放了一天假,今天开始就正常生产了。”和利时电子公司副总经理朱晓峰说,“随着业务领域的不断拓展,以及国内主要客户对国产化需求不断提高,今年上半年公司工业自动化业务订单较去年同期增长了40%。”赶订单、抓防疫,和利时电子公司的车间生产有序进行中。“这样的‘有序’来之不易。”朱晓峰表示,“疫情期间,我们面临了两大难题:核酸检测难、生产物资进京难。”国内疫情多点散发的趋势,为企业带来了严峻挑战。一方面,为了稳住供应,和利时电子公司不断开拓新的供应渠道,加大主要物料备货量以应对疫情紧急情况。另一方面,为了帮助企业应对疫情,北京经开区为企业生产物资紧急运输车辆“量身定制”了报备管理制度,有效缓解了企业物流运输供应。
“经开区给我们提供的服务不仅于此。”朱晓峰告诉记者,为了保证企业生产、防疫两不误,北京经开区协助和利时电子公司在厂内设置了核酸检测采样点,同时帮助企业建立自己的核酸采样志愿者队伍。“这样一来,员工足不出厂就能进行核酸采样,极大提高了采样效率,让员工能够全力投入生产。”在自身疫情防控工作方面,企业压实主体责任,把好进门关、园区环境关、生产现场防疫关以及进口物资消杀关。
“疫情防控一定要常抓不怠,不久前,北京经开区出台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加大企业帮扶力度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更增加了我们共同抗击疫情的决心。”朱晓峰说,根据《措施》中前两条政策,将给予企业400元/人的一次性生产防疫物资补贴以及一次性日常防疫补贴,而且免申即享,企业可“坐等”红包入账。实际上,今年二季度以来,和利时电子公司就不断有“政策红包”先后到账。4月,收到北京经开区税务局增值税增量留抵退税款519万元;5月,收到北京市经信局2022年绿色发展承诺企业奖金50万元……
“政策找人、服务上门,经开区一系列助企纾困举措成了我们发展的‘压舱石’。”朱晓峰表示,接下来,将继续紧抓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双统筹,让产线跑得快、跑得稳,保质保量争生产。
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订单量噌噌上涨
“核心工序设备24小时不停机,工作人员轮班倒。”在智同科技恒温精密加工车间的数控机床轰鸣声中,身穿灰色工装的工作人员坚守岗位,有人在操作设备按钮,有人在检查零部件精确度,一台台泛着冷白金属光泽的CRV减速机经加工组装走下产线。智同科技北京工厂总经理冀永虎说:“CRV减速机是工业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新冠疫情加速了工业自动化的转型升级,我们自主研发的CRV减速机正处在市场需求爆发的增长阶段。截至今年4月,订单已超去年全年的2倍。”市场的认可源于硬科技的实力攻关。由于减速机完全由高精度的元件构成,需要各齿轮之间相互啮合,对材料科学、加工设备、装配技术和高精度检测技术等要求极严,早年间减速机的核心技术被国外垄断。为打破“卡脖子”困境,智同科技与北京工业大学开
展产学研合作,推动减速机的国产替代进程,在精度、寿命等方面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如今,智同科技自主研制的CRV减速机,镗孔的精确度达到0.005毫米。冀永虎说:“这个0.005毫米,就像解决制造工艺对批量生产限制问题的一个缩影,而在产能爬坡的关键期,经开区的科技创新资金给予了及时有力的支持。”“经过近年来的市场验证,我们自主研发的CRV减速机,已实现超过160家机器人及自动化厂商的批量应用,今年的主要挑战就在于提速扩产,预计今年年底产能达到10万台,2023年实现年产能15万台。”冀永虎说。智同科技严格落实防疫要求,由公司综合部组织成立防疫工作小组,做好关键岗位的应急预案,生产原材料提前储备2个月的用量,日常消杀和核酸检测已成工作的一部分,保证生产的平稳有序进行。近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加大企业帮扶力度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发布,预计投入财政资金2.1亿元,9条纾困举措从共同抗击疫情、促进企业发展、优化服务质效三方面发力,对智同科技来说,一揽子政策的宣导申报也将进一步为其研发生产注入强劲动力。
融媒体中心记者卢金曦孙艳平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