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创新亦庄 > 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 > 科技快报

政策护航 联盟聚力 企业新技术支撑 星箭网络产业频频获得资本青睐

  2022年开年,北京经开区企业九州云箭公布完成新一轮逾亿元系列融资;短短几天之后,经开区另一家企业星河动力航天宣布完成总额12.7亿元B及B+轮融资。资本的青睐一方面印证了北京经开区星箭网络产业的蓬勃发展态势,另一方面为星箭网络企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一年来,全国共有十余家商业航天企业获得了上亿元融资,多数为火箭、卫星研制企业,九州云箭是其中为数不多的火箭发动机公司。“此次融资创下了九州云箭融资金额新高。”九州云箭创始合伙人刘洋告诉记者,在产品研发方面,九州云箭是我国首个掌握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三次以上启动技术的企业。“凌云”和“龙云”两款发动机作为企业的“明星”产品,当前都取得了新进展。其中,“凌云”发动机完成了部分产品交付工作,今年处在陆续交付状态;“龙云”发动机完成了第一次推力提升计划,在最新一次热试车中额定推力达到了677kN,地面比冲达到291s,成为目前国内推力最大的液氧甲烷发动机,在一系列研究和可靠性测试之后,将于今年完成部分产品的交付。此轮上亿元的融资标志着九州云箭进入到全新发展阶段,打开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下一步,有了资金的强力支撑,九州云箭将加速液氧甲烷重复使用动力技术和产品迭代、发动机产业化集成能力建设等。

  此外,星河动力航天也在近日宣布:2021年7月至12月,星河动力航天完成总额12.7亿元B及B+轮融资。该轮融资将用于加快中大型可重复使用液氧/煤油运载火箭“智神星一号”的研发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据介绍,星河动力航天于2018年末启动了“智神星一号”可重复使用液氧/煤油运载火箭的立项研制,该型火箭低轨运载能力不小于5吨,拓展捆绑构型低轨运力可达14吨,设计重复使用次数50次。目前该型号研制进展顺利,结构系统、电气系统、动力系统相关产品已经投产,主发动机完成全系统总装后试车在即,计划于2023年实施入轨首飞。

  经开区航天企业相继完成融资,产业研究机构泰伯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悦承表示,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和北京经开区产业基础,到2025年,北京经开区有望形成国际一流的运载火箭研发创新中心,国内一流的星箭网络产业集群,预计年产值可突破百亿元。

  集聚180家星箭网络产业企业,多项商业航天领域的第一……北京经开区用实打实的支持政策和成立星箭网络产业联盟的有力举措,亮出“火箭一条街”金字招牌,全面发力打造国内领先的星箭网络产业基地和创新高地,争做星箭网络产业排头兵。“经开区聚集大量人才和科研资源,做强‘南箭’有先发优势。我们将从研发、制造、应用等环节,加强与‘北星’企业的联合攻关,提供生产调试空间,打造高端应用场景。”北京经开区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从空间、资金、人才等各方面加强统筹谋划,从联盟、平台、体系等方面培育重点工程,把星箭网络产业打造成经开区又一张亮丽名片。

  融媒体中心记者 卢金曦

  ■相关

  12家企业登上“中国商业航天百强榜单”

  本报讯(融媒体中心记者 卢金曦)近日,泰伯智库发布了“2021中国商业航天企业百强”榜单,北方导航、蓝箭航天、星河动力、中科宇航等12家北京经开区商业航天企业上榜。

  此次发布的榜单基于公开披露的融资信息及企业调研数据,并以市值(估值)大小确定。榜单共分四个梯队,第一梯队入围门槛为100亿元,第二梯队入围门槛为50亿元,第三梯队入围门槛为10亿元,10亿元以下则为第四梯队。北方导航以159亿估值上榜第一梯队;蓝箭航天、星河动力、中科宇航、星网宇达估值在60亿至80亿之间,上榜第二梯队;凌空天行、国科天迅、零重空间、九州云箭、宇航推进上榜第三梯队;灵动飞天、星途探索上榜第四梯队。

  谷神星一号(遥二)一箭五星成功发射,“天行”系列火箭完成第9次飞行任务,“凌云”“龙云”发动机相继接单,灵动飞天固体火箭发动机冷试车技术取得重大进展……过去一年间,北京经开区商业航天企业纷纷取得新进展、新突破。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产业生态和政策环境。“无事不扰,雪中送炭。”这是零重空间董事长兰利东对北京经开区的评价,他说,“疫情期间,整个商业航天产业都在雪中前行,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获得了经开区的担保贷款。可以看出,经开区在用心地扶持、培育一个产业。”


相关新闻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