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缺席的“领航者” 谷神星一号总设计师王振华
王振华。 经开区总工会/供图
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1月20日,谷神星一号(遥十六)运载火箭成功发射5颗商业卫星,至此,北京星河动力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河动力”)已实现16次成功发射、63颗卫星精准入轨,再次刷新了中国民营航天史上发射频次最高、可靠性最强的里程碑。而这些辉煌战绩的背后,离不开一位航天人的坚守与执着,他就是谷神星一号总设计师王振华。
戈壁坚守 用脚步丈量责任
2024年深冬,遥十六火箭进入发射前的关键阶段。作为型号总师,王振华坐镇我国西北发射基地,统筹着火箭系统千头万绪的技术和产品细节。然而,一次意外导致他膝盖骨折,医生建议返京静养,但他却毅然选择坚守,亲自抓总遥十六火箭射前的各项工作。
此后漫长的数十天,零下20摄氏度的戈壁滩见证了他的执着,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可不到十天,王振华就拖着肿如馒头的左腿,奔赴火箭总装测试现场,拐杖与地面的撞击声成了现场最特殊的节奏。大漠落日下那消瘦但坚挺的身躯,成为试验队员心中强大且有力的后盾,在他的带领下,遥十六火箭最终以零质量问题的出色表现圆满完成发射任务。
航天报国 用技术创新发展
自幼怀揣航天报国理想的王振华,如愿考入了西北工业大学,专攻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时,他系统学习了控制理论,为之后的职业生涯打下了深厚的技术根基。毕业后,他毅然投身航天科工四院,主持多型国防装备研制,在某火箭中首创液压伺服机构压差补偿算法,提升抗干扰能力;于某火箭首次引入神经网络技术,提出舵摆角指令计算与透波罩畸变补偿算法,显著提高末制导精度。其主导的“大范围机动制导控制技术”获国防技术发明二等奖,“某控制系统”研究获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项项关键技术的突破,不仅彰显了王振华个人的卓越才能,也为后续的相关研究与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国家大力鼓励发展商业航天之际,王振华转战商业航天,加入了星河动力。此后,他通过创新高精度入轨迭代制导方法,实现了卫星厘米级入轨精度,带领团队两年九个月完成控制系统自主研发并首飞成功,推动该火箭成为国内首型批量化商业火箭;主导智神星一号液体火箭控制系统设计期间,提出多发动机容错策略与沉底布局优化方案,提升可靠性;突破低成本化设计与静稳定优化原则,提出能量预测高度制导方法,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空白,为国防与商业航天双轨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在“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的新时代形势下,民营企业星河动力以“星河”为名,承载着探索浩瀚宇宙的宏愿,以“动力”为核,凝聚起创新突破的澎湃力量,书写着中国民营航天的传奇。
“到祖国最需要我的地方去!”这位星河中的“领航者”、火箭型号的“掌舵人”,始终秉持着“技术报国”的初心,以创新为舵、以坚韧为帆,用行动诠释了“星河”的深邃与“动力”的澎湃,引领团队向着更加遥远而璀璨的星辰扬帆远航。
融媒体中心 黄巧维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