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尖上的创新 京绣“飞”进课堂中
王明杰展示即将完成的京绣作品。齐美娟/摄
京绣是一门古老的汉族传统刺绣工艺,作为“燕京八绝”之一,和“苏、湘、顾”并称为“四大绣”。2014年11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保护和传承京绣这门传统宫廷手工艺已经成为重大课题。将这一承载着民族的文化精神、凝聚着华夏儿女的智慧的传统手工技艺发扬光大是我们的职责。”为此,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的王明杰和同事们开始了探索,将兴盛于明清时期的京绣经过改良创新,搬到了课堂上,并设计开发了“传统京绣技艺与创新”培训项目,目前已惠及校内外学员百余人。
京绣“寻踪”出校门进厂门
京绣又称“宫绣”或“宫廷绣”,是一门古老的汉族传统刺绣工艺,以北方民间刺绣为基础,以北京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
宫廷绣的历史可追溯到唐代,到了辽代则步入高峰。在南宋人所著的《契丹国志》中,曾有这样的描述:“城北有市,陆海百货,聚于其中,僧居佛寺,冠于北方。锦绣组绮、精绝天下”,以赞美京绣的瑰丽;自明朝以后,“宫廷绣”的针法、技艺、用工、用料、纹样图式等特点更加鲜明;到了清代,特别是光绪年间,更是名扬海内外,被誉为“宫绣”。此时,“宫绣”已经“飞”出了皇家,民间亦纷纷效仿,涌现了许多家绣坊,传承了“宫廷绣”的部分特点和针法,后人称其为“京绣”,并列为清代四小名绣之首(京绣、鲁绣、汴绣、瓯绣)。“京绣以雅洁、精细、图案秀丽、针法灵活、绣工精巧、形象逼真为主要特征。材质华贵,一般选用较好的绸缎为面料,绣线除了以蚕丝所制成的绒线外,还以黄金、白银锤箔,捻成金、银线大量使用于服饰绣品中。可以看到,京绣的用料非常考究,豪华富丽,不惜工本。”王明杰坦言,当自己刚刚接触京绣这门技艺的时候,就被其“奢华”所震惊。而王明杰与京绣的结缘可以追溯到2019年。
2019年,艺术设计学院计划以“京绣”为主题进行课题设立,旨在先研究后传承。为此,王明杰和同事们在结束了较长时间的自学后,决定拜名师访高人。最后,在众人的不懈努力下,在距离学校并不遥远的一家服装公司内寻找到了京绣的传人陆老师。于是,一行人怀揣传承之决心,出校门、进厂门。而陆老师对京绣的一番介绍和拿来的京绣作品吸引了现场来求学的王明杰等人。
京绣“下凡”从课题到课程
在王明杰眼中,陆老师展示的京绣作品,件件都珍奇、件件都珍贵,用“皇室气派”“金碧辉煌”等词加以形容并不过分。一件件手工艺品静静地附在旗袍上、长褂上,王明杰心思动了又动。能不能去繁就简,在简约和奢华间找到平衡点?“唯有创新,方能实现。”于是,京绣创新如同种子开始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京绣中的花纹主要有山水花鸟、龙凤图案、飞禽走兽、吉祥八宝等,在运用上更讲求寓意吉祥,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图必有意,纹必吉祥’。”王明杰在研究诸多图案后,和团队老师进行商量后,将包括金乌银兔祥云和中国梦字样的图案作为推广图样。而这已是他们拜师三年之后。为了能进行京绣技艺推广,北电科艺术设计学院不仅投入专项资金进行工作室的建设,邀请多名非遗传承人,建立京绣工作室,而且把“京绣”打造成了“一堂课”,选派非遗大师和专业教师作为培训教师,采取集中面授,向学生们进行《京绣技艺手法》《京绣图案艺术》《京绣设计创新》等培训,为学员详细阐述中国京绣文化和艺术的内容和形式,分析传承与创新设计的应用元素,指导学员进行京绣技艺传承与创新设计,根据创新设计的方法和规律,结合适当的形式与工艺,锤炼设计方案,实现设计作品落地,最终形成理论学习和设计实践一体化的培训体系。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传播非遗文化,为传承与保护优秀传统文化作出贡献。
京绣普及从校内到校外
在王明杰的办公室中,有一个即将完成的京绣作品。大红的背景布里,金乌与银兔站在朵朵祥云之上相望,两朵鎏金的祥云构成了一个硕大“福”字,“中国梦”三个字用金线织就而成。
“作品用的是盘金绣。”王明杰说,传统盘金绣是将金、银材质附着在丝线上形成金、银线,将金、银线按照需求在绣地上盘制成各种纹样,并用色线将其钉缝固定。盘金绣作为中国传统刺绣技艺中代表绣法,由来已久,尤其绣线材质与制作工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技法繁复,积淀深厚。所以,他和其他老师一致决定将盘金绣作为京绣课程第一课。这也深受学生们的喜爱,每次课上他们都兴致高涨,认真对待手中的一针一线,在千丝万缕间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值得一提的是,这一课程还惠及了学校外的人员。2023年4月受北京市妇联委托,北电科为首都家庭困难女大学生培训,京绣技艺成为最受欢迎的项目之一。
2023年12月,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发文《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公布2023年京韵特色社区教育示范项目的通知》,北电科传统京绣技艺与创新等4个项目入选2023年京韵特色社区教育示范项目。“这一项目的推广中,学校以树立文化自信、弘扬传统文化为目标,组织技能名师、专业教师领衔,采取集中面授,重点开展京绣技艺传承,实物作品作为平台物化创新成果,为学员搭建平凡生活与审美意蕴之间的阶梯,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希望大家学习一技之长、陶冶情操、提升艺术修养。”王明杰说道。融媒体中心 齐美娟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