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创新亦庄 > 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 > 科技规划

流程再造模式创新监理保障 经开区“三个创新”打造考古勘探亦庄模式

  优化考古前置审批,助力企业破除项目落地障碍;打出“围挡+监控+解剖沟”组合拳,守护勘探工地安全;全国范围内首家引入勘探监理机制,为每个环节上好“安全锁”……日前,记者从北京经开区工委宣传文化部获悉,经开区自被赋权“考古调查、勘探行政许可事项”以来,在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考古研究院的指导和支持下,统筹文化遗产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化考古勘探工作创新性改革,实施“先考古、后出让”,通过考古勘探“流程再造、模式创新、监理保障”三重创新,在以文物保护赋能城市建设的同时,打造了考古勘探亦庄模式。

  “我们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出发点,与区内多个相关单位共架协作之桥,优化考古前置审批,创建了全流程、全链条的服务模式,制定‘组织考古调查、勘探许可事项实施流程图’。”工委宣传文化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一系列的举措为考古勘探工作提供“标准化”指导、“清单式”服务,精准高效保障考古供地手续办理,为企业项目落地扫清障碍,保障各项目用地在计划时限内取得地下文物保护工作意见。在与相关部门通力协作的同时,工委宣传文化部主动与项目单位加强沟通,在申报环节允许项目单位根据实际情况拆分地块进行申报;在勘探实施环节允许将“全面清表”转化为“区域清表”,通过地块清表与考古勘探交叉进行的方式,实现考古提前进场、快速勘探,极大压缩了土地出让周期。

  为了保障考古勘探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经开区在勘探具体实施过程中便引入解剖沟的概念。据了解,解剖沟作为一种考古技术手段,不仅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考古遗址,对于研究人类历史的多个方面也都具有重要意义。但一直以来,解剖沟多作用于考古发掘阶段,正常空白地块勘探环节中较少运用。但在经开区,勘探工作人员会根据踏勘地块面积,在项目地块挖2~3条解剖沟,以保证能更加清晰明了分析整个地层的文化堆积情况,确保勘探工作质量。比如,在马驹桥智造基地土地一级开发项目YZ00-0606-0108地块(以下简称“0108地块”),就有四条这样的解剖沟,分别位于地块的西南部、西北部、东南部、东北部四个区域。“我们在位于亦庄新城马驹桥智造基地的小米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项目二期解剖沟中就发现了包括沼泽、河流冲积沉淀等迹象,这些发现丰富了对该区域古代地质变化和环境影响的理解,对研究经开区所在区域的地理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亦庄国际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地块勘探过程中,文物安全至关重要,如何才能筑牢安全红线底线?对此,经开区进行积极探索。据介绍,很多情况下,地块勘探过程很容易引起无关人员的围观,既可能造成现场的破坏,也容易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为确保考古工作安全,经开区工委宣传文化部创新性建立考古勘探监理工作制度,将考古勘探工地安全检查列入常态化监理内容,督促各方落实文物安全责任和措施,督导整治安全隐患和问题,提升安全监管水平,推动考古监管从“被动跟进”到“主动参与”。而且,为了堵住现场安防漏洞,工作人员在现场加装了围挡、安装了监控设备,实现了从内至外地守护考古现场安全。“以0108地块为例,该地块周边村庄较多,往来人员多且复杂,我们运用‘围挡+监控’,首先从根本上隔离了外来闲杂人等和设备进入勘探现场,确保勘探现场的安全和秩序。其次,若有文物发现,也便于建立文物现场保护控制点,进而进行定期巡视和监控,确保文物的安全。”亦庄国际相关负责人说。以上举措的实施不仅大大节约了安保、监控人员成本,而且从根本上保证勘探现场的安全,为地块能第一时间安全、顺利完成勘探并挂牌上市提供了最高的效率保证。

  工委宣传文化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工委宣传文化部将进一步建立健全勘探工作机制,创新举措完善勘探工作保障体系,抓好文物赋权试点,进一步完善考古勘探监理工作制度,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既坚持保护第一,又高效服务发展的路径方法,确保建设工程和文物保护工作顺利进行。

  融媒体中心 齐美娟

相关新闻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