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创新亦庄 > 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 > 科技规划

加快培育世界一流企业 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王丹(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副研究员)胡飞(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一环,能够夯实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微观基础。世界一流企业是世界经济舞台上第一方阵的企业,是一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体现,也是培育全球价值链“链主”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当前,我国一些知名企业具有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基础,但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要在明确世界一流企业关键特征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找出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核心基因,探索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可实施途径,充分运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打造一批在全球产业发展中具有话语权和影响力的领军企业,为提升我国市场的高效性、活跃度、连通性和开放性提供有力支撑。

  世界一流企业特质

  第一,硬实力雄厚。

  世界一流企业一般拥有庞大的资产和销售规模,核心竞争优势凸显,盈利能力较强。经营绩效在全球市场内占据领先地位是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基础。一是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具有核心竞争优势、可替代性较弱。二是企业具有规模庞大且长期稳定的销售额。三是持续盈利性较强是企业长期处于第一方阵的重要基础。

  第二,软实力卓越。

  世界一流企业除了拥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还拥有科学的战略决策体系、规范的内部管控体系、完善的公司治理体系、优秀的企业文化和显著的人力资源优势。

  第三,创新能力可持续。

  世界一流企业往往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注重培育自身的动态发展优势。其不仅在当前处于国际市场中的领先地位,并且能够持续创新不断挖掘自身发展潜力,持续保持绝对竞争优势。

  第四,国际化程度显著。

  国际化程度较高是世界一流企业通常具备的特质。除个别企业外,大多数世界一流企业都具有国际经济依存度很高的特质,一般都是跨国公司,具有世界性的投资、生产和销售网络。

  多措并举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第一,化危为机,正确认识风险挑战。

  集中对外向型企业开展调研,鼓励企业进行出口目的地结构性调整,有效应对效益下滑或亏损。长期搭建常态化企业“走出去”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高质量“走出去”的框架与平台,引导我国企业增强品牌意识,积极拓展海外业务,构建全球价值链,提升国际竞争力。

  第二,深化改革,持续激发国企活力。在国企改革上用实功。加快制定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实施方案,扩大国企改革乘数效应。在优化布局上见实效。进一步推动国有经济向重要行业、关键领域和重点基础设施集中,聚焦主业、突出主业。支持创新发展前瞻性战略产业,加快处置低效无效资产,逐步出清主业不突出、业绩无改善、职能不合理的国有企业,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在国资监管上下功夫。以权力责任清单为基础,实现由“保姆式”向“清单式”管理的跨越。加快推进分类授权放权机制,加大对国有资本投资和运营公司两类公司试点企业授权力度。

  第三,补链强链,以创新驱动发展。

  努力突破战略性、前瞻性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加快建设以5G、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对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加大项目资金支持力度,引导企业聚焦于前瞻性研发积累,对接行业发展与国家战略需要。以现代化产业集群为载体,实现产业链与创新链的融合发展。

  第四,提质增效,提升核心竞争优势。

  切实增强国企盈利的持续性。以高质量发展相关要求为指引,全面优化国有企业目标管理体系,促使优质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加快企业间的并购重组步伐,完善“破立降”工作机制,全方位提升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加大与世界一流企业的对标对表力度。

  第五,扩大开放,拓展国企“出海”空间。一是促进国有企业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参与全球资源配置,持续提升全球资源整合能力。二是以更加开放的理念和态度,加快布局区域产业链体系。三是着力塑造我国企业在国际上的良好声誉。

  第六,党建引领,夯实筑牢发展保证。一方面,建立常态化机制。促使党建工作的常态化、机制化、规范化。充分发挥党组织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促进国有企业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完善相应的领导体制、决策程序和治理机制。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中。另一方面,强化组织保障。健全完善基层党组织。进一步明确党建工作着力点,坚持服务生产经营不偏离,把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转自国家高端智库课题《建设和健全现代市场体系研究》


相关新闻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