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领域先行先试 建立“两区”政策观察员队伍 北京经开区加速打造外商投资新热土
近日,《北京市外商投资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由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自7月1日起施行。《条例》作为全市首部针对外商投资的专门性法规,将为外商投资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基于这样的市场环境,北京经开区(北京亦庄)在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方面具有哪些优势,将迎来哪些发展机遇?
《条例》共包括7章44条,针对外资企业关切的政策制定、政府采购、数据跨境流动、外汇便利、知识产权保护、技能人才引进、政企沟通机制等内容进行了全面部署。在其中的多个领域,北京经开区已经走在先行先试的前列,拥有着扎实的实践基础。
在投资促进方面,《条例》从外商投资促进政策措施落地、投资促进合作机制及平台建设等全链条进行部署,其中提到,加强与我国驻外经贸和投资促进服务机构的合作,在相关国家或者地区建立健全投资促进合作机制,建设多种形式的投资促进平台。去年服贸会期间,为织密全球范围内的招商网络,北京经开区与北京国际商会、新加坡DEPA国际中心、英中贸易协会等6家国际平台达成了“全球合作伙伴”的签约,并为北京亦庄驻德国、新加坡、美国三地的海外招商代表处授牌,借势发力,链接更多创新资源。今年4月份,北京亦庄驻新加坡海外招商代表处正式揭牌运营,依托境外专业公司的本地化、专业化服务,为北京经开区与新加坡两地企业深化交流合作提供保障。
此外,为更好地吸引和利用外资,《条例》明确表示鼓励和引导外国投资者、外商投资企业在国家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本市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投资;支持外国投资者、外商投资企业在本市设立跨国公司全球总部、地区总部;鼓励符合条件的外国投资者设立投资性公司等。
在这一领域,北京经开区以“外资9条”政策为依托,为外资企业落地、增资、扩产等提供真金白银的支持,新引入重大项目最高奖励达1亿元。日前,“外资9条”已经迎来首批兑现,作为收到这一政策“红包”的企业之一,先瑞达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在去年年底获得北京市外资研发中心认定,今年4月收到了区里提供的资金奖励,这将为公司的产品研发、临床研究等方面提供助力。”据“两区”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后续还将围绕外资企业实缴贡献、外籍人才房租补贴等方面启动政策兑现,持续释放政策红利。
常态化的招商机制与高含金量的政策体系,让更多外资企业持续“加码”北京经开区。目前,北京经开区已集聚了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家外资企业,102家世界500强公司投资157个项目。2023年,北京经开区实际利用外资首次突破11亿美元,全年新设外资企业达到86家。今年以来,北京经开区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1至4月,“两区”外资落地项目预计投入资金总额全市第一。
外资不仅要引得来,更要让其能够发展好。为此,《条例》近半数内容涉及投资保护及投资服务,包括建立健全多层次、多形式的外商投资企业政企沟通机制;推动外商投资政务服务事项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实施综合窗口受理;促进外商投资企业研发、生产、销售等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等。
一直以来,北京经开区坚持用“服务指数”换企业的“发展指数”,面向区内外资企业出台“外企服务20条”,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创新提出开展“我为外企找市场”“我为外企募人才”“我为外企找伙伴”,打造系统性涉外服务体系。目前,“两区”建设暨外资外贸服务专区不断升级,实现涉外服务“从生产覆盖到生活,从事项延伸到事务”,“一窗受理”外资企业设立、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等85项涉外审批事项,“一窗咨询”国际经贸规则、计量认证、国际商事认证、国际人才服务、涉外知识产权法律服务五大板块46项业务。曾体验过专区“一站式”服务的日籍华人北川丹感慨道:“这样全面周到的国际化服务和科学的管理让企业办事更加高效,对像我这样来这里投资、工作的人来说,这是一个特别好的定心丸。”
此外,北京经开区聚焦企业实际需求,定期组织开展“两区”政策面对面系列讲座、“两区”政企对接圆桌会议等,为外资企业与市区各部门搭建面对面的对话平台。今年,北京经开区还将打造一支懂产业、知政策、有情怀的“两区”政策观察员队伍,从而架起政企沟通的桥梁,更好地对接“两区”政策,解决企业诉求。
北京经开区“两区”办有关负责人说道:“在《条例》的指引下,我们会持续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开放,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用更优的服务为外资企业落地生根保驾护航,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融媒体中心 李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