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探访实验室!揭秘核酸检测报告出炉全过程
近日,北京开展多轮区域核酸筛查工作。面对源源不断的样本,核酸检测实验室里又是怎样进行着一场接一场“病毒侦察”阻击战的?
第一步:采样
△在24小时核酸检测采样点工作人员正在采样。
第二步:送样
△每两个小时都会有新一批的样本送到实验室。
△工作人员正在对刚接收的样本进行消杀。
与病毒赛跑!晚上8点,位于北京经开区的星云医学检验实验室,检测员们正在换班。N95口罩、防护服、乳胶手套、隔离衣、鞋套、防护面屏……值守夜班的检测员们穿戴好全身防护装备,陆续走进实验室。坚守了12小时白班的检测员们退下阵来,一位工作人员摘下N95口罩时,脸上已经出现深深的勒痕。“感觉怎么样?”他说:“挺好的。”他又解释了一句,“我们尽快检测,能让大家及时看到‘绿码’,挺好的。”该实验室负责人李壮说:“区域核酸筛查的样本往往要求6小时出结果,24小时采样点也在源源不断送样本,每批次留给实验室的时间并不多。”
一位检测员小跑着进到样本接收间,一推门,“嘀——”“嘀——”“嘀——”设备扫描试管标签的声音接连不断,大家正在核对、录入样本信息。大约每隔2小时,就会有一批新的样本送到,确认交接并完成消杀后,检测员便将这些样本一管管取出,依次进行信息登记和排版。一晚上下来,单是取管扫描的动作,每位检测员就要重复两三千次,一般会有3位至4位检测员同时进行。
第三步:签收录入
△工作人员将刚收到的样本进行登记。
△工作人员将录入信息后的样本进行扫码排版。
第四步:提取
△生物安全柜前,工作人员正在将样本试剂转移到反应板中。
△操作仪器进行核酸提取。
△工作人员正在查看设备运行情况,保障设备时刻正常运转。
一箱确认好信息的样本被转运到样本制备间。通过单向传递窗,制备间的检测员拿到待检测样本,将其放到生物安全柜前,进行核酸提取。轻轻拧开采样管盖子,检测员用加样枪吸取一定量的样本液体,再小心放进反应板中。李壮说:“这是检测中风险最高的操作,相当于和可能存在的新冠病毒面对面,所以每个步骤都要快、准、稳,任何滴漏或溅起都有可能造成实验室污染。”随后,检测员将反应板放进提取核酸的仪器,灯光明亮如昼,机器运转的声音就像轻微的马达,在一刻不停的氛围下,原地伸个懒腰已是他们最大的放松。
第五步:配制试剂
△工作人员正在配制扩增试剂。
第六步:扩增
△将存放核酸样本和扩增试剂的96孔板放入扩增仪。
△在扩增与产物分析区,样本在仪器中进行扩增检测。
隔着宽大的玻璃窗,可以看到对面的试剂制备间。一手取试剂,一手持移液器,有人正在配备检测所需的扩增试剂,由于配备精度在微升级别,需要工作人员精神高度集中,甚至“听不到”身边人说话。
检测员将提取好的核酸和传递过来的扩增试剂融合,单向运到扩增与产物分析区。在这个工作间,6台“嗡嗡”作响的扩增仪正在运转,新冠病毒基因片段将在这里被放大至成千上万倍。这期间,扩增仪里一种叫“荧光探针”的东西也在同步工作,能实时反馈检测所得的数据。最快约1小时15分钟后,电脑上将呈现出一张扩增曲线图。李壮盯着屏幕上的每条曲线分析查验完,再将检测结果上传系统。他说:“没有异常、显示全阴,这就是我每天最希望看到的。”自4月底以来,实验室的灯一直亮着,检测人员轮班倒、机器不停转,24小时不眠已是常态。
第七步:数据分析上传
△工作人员在电脑前进行核酸检测数据上传。
目前,北京星云医学检测实验室承接了朝阳、北京经开区等北京6个区域的部分样本检测任务,每日检测能力可达2万管,即可为20万人次提供检测服务。实验室里灯不灭、人不休;实验室外,星云医学24小时核酸检测采样点的灯光也亮了一夜。当人们打开手机,如期而至的“绿码”,让大家再次安心地投入生活和工作。
根据北京市卫健委今年4月公布的信息显示,北京市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医学实验室审核合格的机构有66家,其中北京经开区有10家。值得一提的是,经开区24小时核酸检测采样点有3个,除了星云医学科创十四街经海产业园南门采样点,还有安诺优达北京亦庄生物医药园西门采样点和爱普益地盛东路1号院6号楼1层采样点。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