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创新亦庄 > 技术创新示范区 >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跨学科课程建设的亦庄教育经验全市分享

34aac3c0-c075-4da5-a28e-1a6acc3f00b8.jpg

  经开区的创新土壤为孩子们提供了健康成长的养分。北京亦庄实验中学/供图

  本报讯(融媒体中心记者张艳艳)“英语戏剧与表演”“未来概念汽车功能探索”“超声波报警器”“角度在提高投篮命中率的巧用”“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自制灭火器’”“科幻电影中的现实”……4月27日上午8时55分,北京亦庄实验中学的14堂跨学科学习公开课同时开放线上直播,北京市各区的教师在线上收听、收看,视频累计播放量超1.2万次。

  北京亦庄实验中学呈现的云上公开课和跨学科课程建设经验介绍,是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中心当天组织召开的北京市跨学科主题课程专题研讨会的重要环节。近年来,跨学科主题活动越来越成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突破的重点之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要求“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将“关联性”作为课程内容确定的原则。北京亦庄实验中学自建校以来,其课程建设就蕴藏着跨学科的基因,学校课程与教学研究院一直将跨学科课程的研究与开发作为重要内容,立足“三级主体+三类特色”的课程框架不断探索跨学科课程实践。此次北京市跨学科主题课程专题研讨会也是以此为研讨对象,组织北京市各区学校开展线上交流。

  在展现了14堂课的教学现场后,北京亦庄实验中学课程与教学研究院院长赵宇菲专题介绍了该校跨学科主题课程建设的整体情况,技术学科主任吕璐分享了有关技术学科跨学科课程的建设思路和教学实践。教育部课标修订综合组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学院副院长杨明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项目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郑葳,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王凯,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修订测试组专家、教育部全国中考评价物理组成员范佳午等多位行业内专家进行了线上点评。专家指出,北京亦庄实验中学的跨学科课程实践体现了很好的完整性、选择性和创新性,更是展现出对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这一理念的积极回应。

  赵宇菲表示,要感谢经开区为该校提供了最大限度的政策和资源的支持,从而保障了学校在组织结构、管理机制、课程体系和育人模式上能够和十一学校保持一体化的节奏与状态。“我们在打造跨学科课程时,充分利用了经开区优质的区域社会资源、自然资源,让学校课程和社会、未来发生有机连接,通过组织学生走进可口可乐、北京奔驰等优质企业和南海子公园、凉水河公园等自然生态场所,让学生能够在实地参观和职业考察过程中明确自己的专业选择方向,让学生在真实的自然与社会中形成综合解决问题的素养和能力,遇见未来的自己。”赵宇菲说。

  研讨会后,该校将根据专家意见,对现有的跨学科课程进行更多的创新探索。“接下来,我们将持续以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为目标,将跨学科学习带来的综合素养的提升和创新思维的建立之益处落实到每一位学生的身上,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为区域的繁荣服务。”赵宇菲说。


相关新闻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