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创新亦庄 > 技术创新示范区 >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建设变保障 护航冬奥不打烊

本报讯(融媒体中心记者 卢金曦)除夕夜,在北京冬奥村的安防中控室、首都体育馆的保障值班室,里面一派繁忙工作景象,与千家万户吃团圆饭的过年氛围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些坚守岗位的是中建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电子)冬奥建设保障团队,他们是北京冬奥村、冰立方、首都体育馆的场馆智能化建设、改扩建工程的建设者。建设任务完成后,他们转换身份,成为冬奥村运营保障团队中的成员。

在冬奥村安防中控室内,青年工程师姜益民看了眼手机上的时间,屏幕上闪烁的红色福字和23:20提醒着他,新年就要到了,他揉了揉眼睛,抬头继续盯着电脑屏幕。完成工作后,他退出了程序,结束了当日最后一次网络安全巡检。

网络安全是冬奥村综合安防系统的重要环节,承担着与外界沟通的重要职能。据了解,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每天网络攻击告警高达1100万至1200万次。2018年韩国平昌冬奥会遭遇了世界级的网络安全事故。

“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紧急状况,我们设置了许多应急预案,针对不同网络攻击,能做到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封锁止损,第一时间通报,以多种手段防止可能到来的黑客入侵和网络攻击。”姜益民告诉记者,他一天至少要进行3次网络安全巡检。闲暇之时,他也会看各国运动员入住冬奥村后拍摄的视频,感受科技带来的体贴服务,作为冬奥村的建设者和保障者,感到非常自豪。

在首都体育馆保障值班室,显示屏正在播放春节联欢晚会,但只见画面没有声音,坐在四周的工程师都在伏案疾书,认真填写着当天的巡检报告。

“大家想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氛围,但又觉得晚会的声音会影响工作,所以我们特意开了静音电视,专心地填写报告。”工程师田征说,这个场景让他回想起久远的学生年代,大家在考场上奋笔疾书的样子。“如果说整个冬奥场馆的建设工程是一场考试,现在的保障工作是最关键的一道‘得分大题’,所以我们要保证场馆的无碍运行,为冬奥会交上一张满意的答卷。”

由建设者转变身份成了保障者,不仅仅是换个名字那么简单,冬奥会的运营保障者有严格的选拔标准。冰立方的维保工程师倪伯川说:“由于建筑场馆的智能化、信息化系统有很复杂的细分领域,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多个专业工程师负责不同系统板块的工作,但在维保工作中,值班工程师可能会面临来自不同系统的各种突发事件,这就要求保障人员同时精通多个系统的保障工作,第一时间应对和解决问题。”

因此,维保团队的人员在工作之余,要经常进行学习交流,对于他们来说,“精通”固然重要,但是“广博”也是必不可少的素养。“两个月前,我还是一个楼控系统的专业工程师,但经过这两个月的交流与突击学习,我现在已经成了‘一专多能’的保障人员。像我这样的人员,遍布整个冬奥会大大小小的场馆。”倪伯川说。

除夕之夜,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华灯璀璨,路灯上悬挂着的红灯笼与中国结洋溢着春节的喜庆,奥运会玲珑塔上显示着冬奥会倒计时4天的字样。在这个春节与冬奥交汇的特殊之年,中建电子冬奥建设保障团队坚守在岗位上,全力守护冬奥会的胜利举办。


相关新闻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