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创新亦庄 > 技术创新示范区 >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半年缩短为1个月,北京经开区3家企业通过“报备即批准”政策试点完成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原本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最少也要半年,现在不到1个月就通过了。”赛诺威盛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诺威盛)政府事务负责人吴泽昌说。

  作为北京经开区首批通过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报备即批准”政策试点工作的企业,赛诺威盛的经历正成为区内企业申报工作新的风向标。

  据北京经开区科技创新局(以下简称科创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北京市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工作方案的批复》提出,对在京从事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关键材料等领域生产研发类规模以上企业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时,满足从业一年以上且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50%条件的,实行“报备即批准”。今年9月中旬,北京市获批印发《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报备即批准”政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正式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报备即批准”政策试点工作。

半年缩短为1个月,北京经开区3家企业通过“报备即批准”政策试点完成高新技术企业认定.webp.jpg

△资料图

  “试点政策发布后,北京经开区科创局组织了专题培训会,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新途径进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以提高效率。”吴泽昌说。赛诺威盛是国内数字化高端医疗影像设备领域的佼佼者,目前已有4款产品被认定为“北京市高新技术产品(服务)”,3款产品被北京市、中关村认定为“首台套”产品。参加培训后会,赛诺威盛第一时间通过试点政策提交了申请,很快便通过认定。拿到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时,吴泽昌惊喜地说:“这不仅帮我们减清了材料负担,减少了等待时间,还对公司更快具备一些招投标项目中要求的国高新资质、及时拓展业务有很大的助力。”

  科创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报备即批准’试点政策,企业从申请认定到取得证书最长不超过1个月,周期压缩80%以上。”与正常流程相比,试点政策实现减流程、减材料和减时限,试行“直报联审”,全程网办,取消各区线下受理环节,同时简化专家评审程序,对高新收入、人员比例等指标由计算机程序判定,专家可将精力投入到专业性较强指标的判定。同时,对企业登记注册、知识产权等政务大数据共享的数据,不再要求提供相应材料。值得一提的是,试点政策还打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报备批次的限制,对企业申请认定实行“随申请、随认定、随报备”。

  截至目前,北京经开区已有赛诺威盛、思瑞德、旌准医疗3家企业通过北京市“报备即批准”政策试点完成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正在公示的北京市2021年认定的第四批集成电路等领域政策试点高新技术企业名单中,统信软件、中芯国际、凯因科技等8家企业上榜。“近年来,我们不断创新对科技型企业的精准服务,预计到今年年底,北京经开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有望突破1700家。”北京经开区有关负责人说。


相关新闻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