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量子算法应用 为信息安全“加保险”
本报讯(融媒体中心李玉凤)近日,经开区企业北京中科国光量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国光量子)推出抗量子算法应用,足以对抗目前已知的传统密码攻击和量子攻击,助力信息安全。
量子计算对信息安全形成了何种冲击?如何对抗量子计算攻击?
所谓量子计算是利用量子力学特性进行的计算。它与经典计算的主要区别是,后者采用“0”或“1”的二进制比特作为信息的基础对象,而量子计算采用的是量子比特,量子比特的值可以是“0”“1”或“0”和“1”的量子叠加态,而这种量子叠加态是量子计算解决某些特定问题时能提供远超经典计算机能力的关键原因所在。
“举个例子,假设有一个黑盒子,左边伸出1000根电线头,右边也伸出1000根电线头,但其实只有1根电线是连通的,如果要找到这根连通的电线,则需要尝试1000×1000次,也就是要100万次才能找到答案。但如果用量子计算机解决这个问题,就简单多了。”国光量子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量子比特的存储是所有可能的数字叠加在一起存储的,那么从1到1000,其实就只是一组量子比特而已。也就是说,只需要一次计算,量子计算机就同时把所有的可能都考虑进去了,一次性地找到那根连通的电线,实现100万倍的效率提升。破解一道经典的数论密码学难题,世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也需运行上亿年,但量子计算机可能仅需几分钟。
“正因量子计算的效率远远超过传统计算方式,可以处理传统计算无法处理的庞大数据量,快速破解现有的加密算法,因此,量子攻击也对现有的加密方法构成风险。”国光量子相关负责人介绍道,作为能够抵抗量子计算对公钥密码算法攻击的新一代密码算法,抗量子密码(也称后量子密码)成为量子信息时代维护信息安全的关键技术。目前,国内在“抗量子密码”技术方面做了大量投入,主要在量子密钥分发方面,但量子密钥分发有其使用局限性,不能全面覆盖各种应用场景,故而发展抗量子算法是必然趋势。
作为一家专注于光量子芯片的高科技企业,国光量子凭借其卓越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引领了多个重磅级量子科技产品的创新和攻关,此次推出的抗量子算法,能够植入其自研量子随机数芯片中,形成可便捷接入不同应用场景的安全核心模块,保护经典和量子环境下的数据传输和信息安全。
“该应用是将量子和抗量子算法结合的突破性尝试,也是对下一代量子安全的积极探索。”国光量子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在北京亦庄这片创新沃土上汲取养分,实现更多核心技术的创新突破,不断推动着量子科技的发展和应用。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