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日 经开区搭建航空创新人才培养实践基地
学生进行航天航空教育。企业/供图
本报讯(融媒体中心齐美娟)4月24日是第八个中国航天日,北京亦城合作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亦城基金会)组织的“逐梦星空点亮开航”——“开航青苗”贯通制航空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室揭牌仪式如期举办。这标志着由亦城基金会联合人大附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以下简称人大附经开学校)、北京中航智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开航青苗”贯通制航空创新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在人大附经开学校正式落成。
“航空科技是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引擎,航空事业的持续发展需要大量的创新人才。由于人才培养具有基础性、系统性、长期性,要求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开始设计安排。因此,我们联合经开区学校和爱心企业打造了贯通制航空创新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公益项目。”亦城基金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项目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从兴趣激发到知识普及再到拓展提升,实施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提供空气动力、电子、机械等课程内容,并辅以综合学习纸模型、橡筋动力模型、手抛特技飞行模型等航空模型飞行原理、制作、调试和维修等相关知识,为培养航天航空后备人才奠定基础。
据透露,贯通制航空创新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将依托经开区航空技术研发资源丰富、产业链条相对完整、空间布局初具雏形、产业联盟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等优势,为更多青少年打开一扇通往浩瀚星空之门。建成后的基地包括航空科普教室和飞行操作区两个区域。其中,航空科普教室设置了组装区、模拟飞行区、展示区、储物区和阅览区;飞行操作区为实际操作飞行器的区域,占地面积近150平方米。“基地将定期免费向经开区中小学生开放,辐射更广泛的青少年群体。”该负责人介绍,随着基地功能的完善,有望为全区中小学生提供青少年航空特训营,激发广大学生的志趣和激情,引导学生全方位、多角度深入了解并动手体验无人机组装、无人机编程等多个内容,深度发挥基地的教育科普功能。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