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天探索不断叩问苍穹从破解创新难题到产业化落地 “亦庄航天”启航产业化新征程
编者按:2023年4月24日是第八个“中国航天日”,主题是“格物致知,叩问苍穹”。北京经开区航天产业走过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开创了商业航天领域多个“第一”,“南箭”产业格局已经形成,将在航天强国建设中作出越来越多的“亦庄贡献”。连日来,为了迎接“中国航天日”,融媒体中心记者集中采访了多家经开区航天企业,展现企业发展成就,展望航天产业未来!
产业聚集
企业全产业覆盖创造多个“国内首次”
自主研发商业火箭首次入轨发射成功,民营商业航天火箭率先迈入商业化交付阶段,参与研制的国内最大固体火箭成功发射……在有着“火箭一条街”之称的北京经开区,一批商业火箭头部企业“竞相绽放”,创造了多个“国内首次”,并在国际商业航天领域崭露头角。
“企业的成绩离不开北京经开区的支持!”每次火箭成功发射,都会传来这样的声音。依托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南箭”区位优势,多年来,经开区支持服务航天企业发展壮大,着力打造航天产业。经开区接连在政策上下功夫,落实市级政策,结合区域实际,制定了《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支持星箭网络产业发展的实施办法(试行)》,同时用好经开区产业、科创、人才等各方面政策助力企业发展;在生态上闯新路,组建北京亦庄星箭网络产业联盟,扩充产业“朋友圈”,推动产业实现有序、快速、健康发展。
商业火箭企业的集聚释放出虹吸效应,吸引了众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截至目前,区内已聚集航天企业40余家,基本覆盖运载火箭、卫星研制、卫星应用、型号配套、地面设备、技术应用等领域。
蓄势待发
亦庄航天订单不断民营火箭集体“狂飙”
“年内完成8—10发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发射”“年内完成30颗卫星批量生产,加快星座组网”“龙云发动机产品订单已排至明年”……今年以来,北京经开区航天企业订单不断,正迈向产业化新征程。如今,不论是在研发实验室还是生产车间,航天企业都在为产品的交付紧锣密鼓地生产。
今年迎来火箭密集发射期
“一个月前,我们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四院所属单位签署了超过亿元的火箭发动机装药订单,为谷神星一号的发射注入了强动力。”星河动力航天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谷神星”系列运载火箭完成第五次成功发射,今年将完成8—10次的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发射,并计划明年完成中大型重复使用液体运载火箭智神星一号的首飞。
不仅仅是星河动力航天,经开区多家火箭公司部署了今年的发射计划:蓝箭航天朱雀二号遥二火箭已完成出厂评审,正在组织朱雀二号遥二火箭的飞行试验工作;北京中科宇航公司的力箭一号火箭已开始航班化发射服务,今年将实施3次发射任务;东方空间于近日与长光卫星签署“吉林一号”高分05批产卫星发射服务项目,其自主研发的中型固体运载火箭“引力一号”运载火箭将于年内完成首飞……
年内完成卫星批量生产
“今年一季度,公司新签署合同额达1.5亿元。当前正在执行我司负责承研承制的‘一箭三十星’在轨交付任务,此次任务将创造我国一箭多星同时发射数量的新纪录。”零重空间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零重空间将在卫星星座组网和高频遥感数据服务应用方面继续加大投入和布局,实施“百星上天”和“百城落地”计划,年内完成不低于30颗卫星的批量生产,并在星座运控和星上超算等方面开展相关技术研究和在轨验证工作,将海量高频遥感数据应用于打造数字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覆盖我国30个以上城市。
创新研发突破订单不断
今年年初,九州云箭在“新型液氧甲烷发动机”的技术路线探索上取得关键性突破。九州云箭创始合伙人刘洋表示,目前龙云发动机的订单已经排产至明年,今年公司将重点聚焦龙云发动机的可靠性积累和生产交付工作。
今年以来,在火箭发动机的研发中,多家经开区企业取得积极进展:宇航推进自主研制的“沧龙二号”10吨级可重复使用液氧甲烷发动机圆满完成长程热试车;星际荣耀的百吨级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已基本具备全系统总装所需条件。
专注快响火箭技术的零壹空间,今年也迎来新进展。其研制的灵龙、望舒、玄鹊、玄珠、鸿鸣五大神兽系列快响火箭技术产品市场端反馈良好,一季度签下数千万元订单,营业额同比去年一季度增长近90%。“今年,我们要争取在玄鹊系列的测控通信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同时依托公司自主研发的望舒系列集装箱发射平台,成功完成某型商用火箭发射任务。”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经开区商业航天
大事记
2019年
2019年7月25日,星际荣耀双曲线一号成功发射。这是我国民营商业运载火箭首次入轨发射成功,并实现了“一箭双星”。
2020年
2020年11月7日,星河动力航天谷神星一号(遥一)实施首次发射任务圆满成功,实现将载荷送入轨道,并成功验证多项创新技术。
2021年
2021年12月7日,星河动力航天谷神星一号(遥二)成功发射,实现了国内民营火箭的首次连续发射成功和首次一箭多星商业发射的新突破。
2022年
2022年7月27日,由中科院力学所抓总、中科宇航公司参与研制的国内当前最大的固体运载火箭“力箭一号”运载火箭,采用“一箭六星”的方式,将六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该火箭在运载能力、入轨精度、设计可靠性、性价比等方面迈入世界固体运载火箭领域先进行列。
2022年8月9日,星河动力航天谷神星一号(遥三)成功发射,顺利将泰景一号01星、02星和东海一号卫星精确送入500km太阳同步轨道。谷神星一号的连续三次成功发射,创造了中国民营火箭发展新纪录。
2022年11月16日,星河动力航天成功发射谷神星一号(遥四)运载火箭,顺利将“吉林一号”星座的5颗卫星送入太阳同步轨道,再次刷新中国民营商业火箭发射交付纪录,也是国内低轨星座首次采用民营商业火箭进行组网发射。
2022年12月9日,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参与研制的捷龙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将14颗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是捷龙三号运载火箭的首次飞行,创下我国商业火箭一箭多星的最高纪录。
2023年
2023年1月9日,星河动力航天成功发射谷神星一号(遥五)运载火箭,顺利将5颗卫星精确送入预定轨道。谷神星一号商业火箭的连续第五次成功发射,不仅刷新了中国民营商业火箭发射交付新纪录,也标志着经开区商业航天在国内率先迈入快响应、高密度发射阶段。
2023年4月7日,星际荣耀双曲线一号遥六飞行试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此次成功发射验证了SQX-1Y4运载火箭飞行失利后归零措施的有效性。此外,经过不断优化革新,星际荣耀在本次任务中实现了成本与效率的新平衡。
锚定目标
政企交融以专业推进探天揽月
今年2月28日,北京经开区宣布优化调整产业和科创管理体系,成立产业专班,在“专”上下狠功夫,“专项、专班、专人、专责”,用“专业的人”服务“专业的事儿”,提升产业系统化、专业化谋划能力。3月7日,汽车和智能制造产业专班正式挂牌运行,这为经开区航天产业发展释放了更多利好信号,产业的未来日渐清晰。
政府声音
从四大方面做优做强航天产业
经过多年培育,经开区航天产业已经呈现出聚集发展态势。区内航天企业涵盖了星箭设计、制造、运营、应用等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头部企业优势明显,配套企业专业齐全,已基本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商业航天产业体系和优良的航天产业生态。其中,运载火箭种类多样,发射能力不断提升,卫星产业涉及通、导、遥三个领域。与此同时,经开区的汽车、智能制造、集成电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与航天领域融合发展,呈现出广泛的应用场景和合作范式。“亦庄航天”经过孕育和筑底壮大,正在快速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现有基础上,支持和服务航天企业实现新跃升,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推动经开区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我们的主要任务。”汽车和智能制造产业专班有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专业化的谋划和服务推动经开区航天产业发展,加快完成从创新培育到高技术产业化发展的转型。”
“格物致知,叩问苍穹。这是今年中国航天日的主题。在我们看来,这不仅仅是航天工作者的坚守,也应该是我们服务航天产业发展应该有的追求。在‘专’上下功夫,探究‘航天+’产业发展的无限机遇。”做优、做强一个产业,政策扶持、服务保障、资源支撑、生态营造缺一不可,该专班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在政策扶持方面,我们将推出支持航天产业发展政策升级版;在服务方面,我们将经常深入企业、单位,主动沟通交流,主动服务好企业科研、生产、经营;在资源支撑方面,将集聚各类市场化强企惠企资源,助力企业发展,也将发挥经开区产城融合优势,为新航天人提供创业家园;在生态营造方面,加大优质航天企业招引力度,做强航天产业集群,同时突出党建引领优化营商环境,依托群团组织发挥凝聚作用,用好星箭产业联盟,使‘亦庄航天’的硬基础和软实力同步提升。”
“众多企业的发展成就让经开区成为商业航天的创新高地和兴业热土,我们相信经过共同努力,经开区航天产业的发展,未来可期!”该负责人说。
企业声音
对航天产业未来发展倍感期待
“产业专班刚刚成立不久,公司就接到了专班相关负责人打来的电话,并在一周后就迎来了专班的调研交流。”北京航天万源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回忆说,当天,专班详细了解了企业当下发展需要政府协调和帮助的问题并现场提出解决方案。“这让我们感受到了专班的高效和专业,让我们对产业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倍感期待!”该负责人说。
十多年前,航天万源来到经开区,伴随着国家航天事业的发展,在经开区各部门的帮助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已经形成网络信息产品研发、电子产品制造、系统集成等产业格局,企业收入不断创新高,成为我国航天事业保军强军的一支生力军。
“区领导曾带队到公司指导工作,现场协调,破解了公司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该负责人表示,这只是航天万源到经开区以来,政府提供的各项支持中的一个事例。近20年间,航天万源在经开区向下扎根发展得枝繁叶茂。
航天万源今年更是接连迎来好消息,公司一季度完成产值17289万元,保障了以长征五号、长征七号等为代表的12个航天型号任务的成功发射;3月,公司成功入围北京市2022年第四季度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这是公司继被评为“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和“创新型中小企业”后的再一次全新突破……
如航天万源一样,经开区火箭、卫星以及火箭零部件研发等航天产业链内企业均对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充满期待。北京星河动力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刘百奇表示:“产业专班的成立能够帮助商业航天企业更加全面地打造产业生态,进一步加强星箭网络产业研究,促进企业技术交流和资源共享,推动星箭网络产业实现有序、快速、健康发展。”北京零重空间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兰利东表示:“我们欢迎这样的产业专班!新的体系可以为航天产业提供更加精准和专业的服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航天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拓展融资和人才招引渠道,提升行业的市场活跃度,扩大企业的市场和经营规模。”九州云箭(北京)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刘洋表示:“对产业专班的成立倍感振奋,一直以来经开区对航天企业的政策力度和针对性都非常高。相信专班的成立会进一步瞄准产业发展现状以及企业需求、痛点,精准施策,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融媒体中心卢金曦
中科宇航参与研制“力箭一号”运载火箭。
蓝箭航天朱鹊二号运载火箭。
星际荣耀双曲线一号运载火箭。
星河动力航天谷神星一号。
零壹空间OS-X6B火箭。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