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订“一箭三十星”项目!北京经开区这家企业研发合作双突破
“今年一季度,我们签订了‘一箭三十星’的新项目,合同金额达9000万元,这意味着将要实现多项新的技术突破,刷新国内多星同时发射纪录。”北京零重空间技术有限公司(简称零重力实验室)副总裁尹寅说。为了新项目的签订和落地,零重力实验室自今年伊始便开足马力。
走进零重力实验室,测试间里忙碌的身影引人注意。在一排排绿色操作台上,摆满了贴着标签的电线和零部件,还有一颗正在组装测试的小卫星,身穿蓝色大褂的研发人员们或站或坐,有人在电脑前分析数据,有人拿着卫星产品及其零部件进行测试。尹寅介绍道:“作为一家商业卫星企业,我们于2017年在北京经开区注册成立,在这里建立起高标准的研发测试实验室。”如今,零重力实验室已经能具备整颗卫星研制的国产化能力,完成了12颗卫星的在轨交付任务,还在组建由166颗卫星组成的灵鹊星座。
“这次‘一箭三十星’项目也将成为灵鹊星座的一部分。”尹寅说。该项目是零重力实验室和香港航天科技集团合作进行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发射的微纳卫星星座。在春节期间,尹寅便带领技术团队到香港与对方团队进行沟通,逐步形成项目策划和初步合作意向,并于今年3月正式签约启动。据尹寅介绍,相比单颗卫星,由多星组成星座能实现更高的时间分辨率,如单颗卫星重访能力以天为单位,灵鹊星座组网完成后却能实现小时级别、甚至分钟级别的重访能力,带来更优质的卫星数据服务。而“一箭三十星”的研制、发射模式,则可以实现批量化低成本生产微纳卫星、短周期快速发射、小卫星组网技术、载荷多样化等技术突破。
如何完成突破?
这成为零重力实验室
当前面临的一大挑战
一颗卫星由卫星平台和载荷构成,仅卫星平台就包括星务计算机系统、结构系统、热控系统、通信系统、姿轨控系统、电源系统六大系统,因此在卫星定型阶段,要将所有系统和载荷进行标准化设计和一系列技术验证。目前,零重力实验室的技术团队正在研讨技术路线方案,他们将在列出的十几个技术路线中选择几项进行技术验证。
“未来,30颗微纳卫星将通过组网形成卫星星座,实现高精度、高频率的遥感监测,为地球观测和数据服务提供更多、更全面的数据支持,其商业价值还可以拓展到卫星广告、企业营销等领域,为商业创新和发展带来更多机会和可能性。”尹寅说。“一箭三十星”项目预计将在2024年一季度末完成在轨交付,接下来,零重力实验室也将持续推进“百星上天”和“百城落地”两大战略,预计将在2025年实现100颗卫星的在轨交付任务。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