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大生物药CDMO基地在经开区投产
基地产线一角。企业/供图
本报讯(融媒体中心吴怡铭)2月14日,北京经开区企业北京昭衍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简称昭衍生物)宣布,其位于区内的“北京亦昭生物医药中试研发生产基地”(简称基地)正式竣工投产。预计全部达产后将具备十万升规模的生产能力,成为北京生产能力最大的生物医药CDMO(研发生产外包)服务基地。
该基地占地120余亩,预计总投资将超30亿元。记者获悉,该基地于2020年6月正式动工,分三期实施。其中,一期建筑面积14.25万平方米,规划有17栋生产设施及辅助设施,已于2023年2月竣工投产,首批10条2000L规模原液生产线已投入使用。二期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规划有4栋生产楼,目前正在建设中。三期预计明年开工。
走进基地,一栋三层的原液生产厂房映入眼帘,从三楼到一楼分别为发酵车间、纯化车间、制剂车间。“车间的布局和生产工艺紧密结合,三楼是原液生产的第一步,布局着培养细胞的细胞发酵车间,二楼主要是对蛋白质进行提纯的纯化车间,一楼则是对生产出的原液进行制剂灌装的制剂车间。”据昭衍生物中试生产部总监苏俊介绍,从三楼到一楼共布局了10条2000升一次性原液生产线。
为了严格把控生产质量、降低污染风险,车间采用定制化布局,并利用穿墙管道进行产品运输。“例如,三楼的细胞培养到一定的时间就可以直接顺着管道输送到二楼开始下一步的生产。”苏俊表示,目前这10条生产线已经高度智能化,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昭衍生物战略发展部总监董杨表示,基地内的硬件和软件均属世界一流水平,可为合作伙伴提供涵盖大分子药物研发到规模化生产阶段的端到端服务。同时,可为全球新药研发客户提供可开发性研究、工艺放大优化、质量研究、中试及商业化生产一站式解决方案。
资料显示,昭衍生物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也是北京市在生物医药领域,为数不多的拥有规模化CDMO服务平台的公司。“未来,项目还将建设基因治疗、细胞治疗、原核药物等大分子产品生产线,以及相应的冻干、水针、预充针高端制剂线,并配备工艺开发、质量检测实验室。”董杨说。
生物技术和大健康产业作为北京经开区四大主导产业之一,形成了涵盖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健康产业等领域的完整产业链。在生物技术和大健康领域,高规格的集成化生产平台愈发重要,随着经开区发布《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促进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建设“新药智造”产业高地行动计划(2023-2025年)》,其中支持引进设立专业化服务平台成为优化产业生态的重要举措,从政策支持到“真金白银”的补贴,经开区加快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大力培养技术转让服务、知识产权、咨询服务、线上营销、学术推广等平台机构,形成生物医药成果转化全链条,为经开区生物技术和大健康产业的发展锦上添花。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