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创新亦庄 > 技术创新示范区 > 孵化器

促进校企精准对接!北京经开区新增21家人才联合培养基地

  日前,北京经开区新一批校企合作人才联合培养基地企业名单出炉,经社会事业局审核、专家评审推荐公示,2022年人才联合培养基地共有21家企业上榜。截至目前,经开区已有71家企业人才联合培养基地,涵盖了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能源、城市规划、工程建设等多个领域。

  校企合作的核心是人才的培养,更重要的是高端人才在实践中的培养。作为新增的人才联合培养基地,为了实现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北京亮亮视野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亮亮视野)与国内多家科研院所和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公司高度重视与大专院校的产学研合作,从2015年起,公司陆续与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第一视角计算光学+AI’联合实验室,成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研究前沿光学显示方案。与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共同开展增强现实眼镜交互界面设计与评估研究,成功地把AI技术赋能B端业务。”亮亮视野相关负责人说:“期望通过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合作,联合培养出更多涵盖多模态交互、软件、硬件、光学等诸多专业领域的专业型人才及深耕增强现实领域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近年来,经开区不断深化延伸校企合作的深度与范围,人才联合培养基地的扩容,既是经开区深耕校企合作,完善创新人才服务体系的又一成果,也是经开区在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的道路上迈出的坚实一步。

  “回顾整个2022年,昭衍生物都在积极开展基地创建工作,着力打造专家牵头的科研项目,为人才培养‘领航’;建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人才培养‘储能’;同各大高校院所签订实习协议,为人才培养‘练兵’,形成‘三位一体’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目前该体系的建设已经初见成效。”据北京昭衍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经开区相关部门指导下,2022年,昭衍生物通过开展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引进行业专家,并获批北京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同时成立校企合作实习基地、重点培养优秀毕业生等举措,不断加大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资金投入。从吃穿住行全面着手,打造一流的人才培养软硬件环境,争创经开区一流的人才联合培养基地。

  一直以来,经开区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坚持主动作为,积极架起企业和高校之间沟通、协作的桥梁。一方面不断创新人才引进模式,探索出了“区校全面战略合作”模式;另一方面加强人才培养服务体系建设,以政策促发展,完善人才集聚机制,实现了“政府搭台,校企合作,三方共赢”的目标。同时,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打造人才“蓄水池”,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催化创新,共同培育复合型人才,推进经开区各产业发展。

  社会事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开展合作、培养人才、促进发展,是校企合作的前提和目的。该负责人表示:“正是在各项措施的鼓励下,区内许多企业产品已经在合作模式下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效应。接下来,经开区将继续通过政策扶持,支持区内企业和院校双方在人才共享、重要科研项目作用发挥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深入研究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为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相关新闻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