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创新亦庄 > 技术创新示范区 > 孵化器

24小时满负荷运转北京通敏跑出生产加速度 年产值预计同比增加1000%

1.jpg

  北京通敏工作人员调试设备。孙英健/摄

  “公司的设备都是全自动运行,24小时满负荷运转,我们对如期完成2022年200个电池检测项目订单也是信心满满。”北京通敏未来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通敏)质量经理刘千蕊说。

  “我们的各种全自动检测设备就是我们的‘核心’,也是我们能保障完成任务的‘底气’。也正因如此,我们现在每天同时在测的有20多个项目,能大约检测50个至100个电池包、模组和电芯。今年产值将达到2000余万元,预计同比增加1000%。”走进北京通敏的检测实验室,一排排的全自动检测设备映入眼帘,机器轰隆作响,时刻不停地对电池进行各项测试。在实验室内,时常会有工作人员穿梭在各种设备中间,对相关数据、指标进行调整。

  北京通敏目前可以进行环境、振动、充放电等几十种测试。“比如环境测试设备可以模拟最高190℃、最低-80℃的温度测试,并且还有潮湿、干燥等多种环境状态,基本可以模拟动力电池日常使用过程中的全环境状态。”刚走进实验室,刘千蕊就指着环境测试设备介绍道。

  据了解,北京通敏目前正处在产能爬坡阶段。由于采用了最新式自动化设备,检测效率比以往增长了50%。刘千蕊笑着打比方,如果说上海总公司是属于“大而全”,那北京通敏就是属于“专而精”。并且,随着LIMS(实验室管理系统)的上线,北京通敏的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效能还能大幅提升。

  北京通敏综合办公室内工作气氛高涨,有的在写代码,有的三两成群讨论问题。伴随着他们不断地敲击键盘,一行行代码也逐渐展现在眼前。“在经开区和总公司的帮助下,我们全力以赴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目前员工在岗人数已经达到70%,预计很快能达到90%以上。”刘千蕊说,在经开区的指导帮助下,公司前期通过两班倒、轮班制,在做好防护的基础上进行生产经营。总公司也派出了包含技术总监在内的6人核心技术团队常驻北京工作,为北京通敏的“满工满产”助力。

  如果说前期的指导帮助如同“发电机”,助力企业恢复生产,那么经开区的“8条”政策更是帮助企业生产的“推进器”。

  “经开区的政策红利‘大礼包’,很精准,也很及时,缓解了我们企业经营压力,特别是在企业稳岗就业、减轻企业资金压力上,发挥了实实在在的作用。”刘千蕊表示,根据“8条”政策,北京通敏可以一次性获得1万多元的员工补助,而针对银行贷款方面,我们预计能享受到5万余元的贴息补助,这对于我们来说不仅是生产“福利”,更是生产“动力”,我们也将此次的补助全部用于人才激励和企业扩大再生产上。

  “2023年我们将不断投入检测装备,努力实现扩产增产,力争产值翻一番,为经开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刘千蕊表示,下一步,将奋力突破新能源汽车“三电”核心零部件、燃料电池、储能、智能网联等领域的“卡脖子”技术,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汽车强国贡献通敏“硬核力量”。融媒体中心孙英健


相关新闻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