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创新亦庄 > 技术创新示范区 > 孵化器

一年新增5家“专精特新”企业 补链强链 科技企业孵化的“亦庄经验”

雅客智慧完成世界首例自助式种植牙机器人无牙颌种植即刻修复手术;零重空间自主研发的“金紫荆一号03”遥感卫星发射成功;中科尚易的调理机器人获批中医行业首个“创新医疗器械”资质认证,呈诺医学设立博士后工作站……2015年成立至今,北京经开区锋创科技园已经成功孵化580余家创新企业。2021年园区新增“专精特新”企业5家,园区企业新增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3个、生产证1个,新增专利数量400余个。

作为一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锋创科技园正在打造“独角兽企业的摇篮”,园区联席总裁赵建东说:“我们是一个以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技术为科技引擎,应用于生物技术、医疗器械相关产业领域的创新型特色园区,以公共技术平台链接产业生态。”

■与企共建园区 打造服务型生态

和其他产业园不同,走进锋创科技园,红色的楼宇间,大片绿毯般起伏的草坪,湖水微澜,一尾尾锦鲤在水池中畅游。随着冷空气的来临,园区工作人员将锦鲤捞起,送到园区的各家企业中,等春暖花开再将它们放回水池。工作人员表示,“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让企业与园区共建也是我们打造服务型生态的一个侧面体现。”

近年来,锋创科技园吸引了很多国际高端人才在此创业,优美的办公环境成为一大吸引力。此外,园区作为联系经开区职能部门和企业的枢纽,多措并举打通为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我们园区的物理空间比较适合中小型创新企业的加速发展阶段,而这也是独角兽企业的必经阶段。围绕这个关键期,我们希望通过园区的服务,能让更多企业实现突破式的发展。”赵建东说。去年12月底,锋创科技园组织了一场“北交所上市企业诊断专场沙龙”,为园区企业讲解相关政策,协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我们成立了专门的团队,为园区企业提供政策传递和对接服务,针对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提供全周期服务。”赵建东说。围绕企业投融资需求,园区提供金融对接服务;围绕产业资源需求,园区组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对接活动;围绕人才引进和培养,与高校搭建人才培养基地,助力更多优秀人才在园区实现创业梦想。

■为企解决难题 搭建公共技术平台

“为解决中小企业研发生产面临的共性问题,我们制定了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搭建目标。从2018年开始,投资1500余万元先后搭建了跨语言实时文本数据关系抽取技术开放共享平台、高性能超算服务平台、检测测试等3个平台。”赵建东说。

其中,高性能超算服务平台是由锋创科技园和北京超级云计算中心合作共建。在锋创科技园,生物医药企业约占40%,这些企业进行新药研发时,在关键靶点的筛选、药物有效成分分析等环节对算力需求很大。以往需要企业自建团队或单独购买服务,如今通过园区搭建的接口和平台,就能在家门口直接使用高性能超算服务。

呈诺医学是一家入园5年的企业,主要从事细胞药物的研究和应用。“呈诺医学是在锋创成长起来的企业,这几年能够专心做研发,与园区在公共技术服务、产业氛围等方面创造的条件密不可分,为企业解决了后顾之忧。”呈诺医学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顾春雨说。

呈诺医学聚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将其应用于退行性病变、难治性疾病以及肿瘤的治疗。2021年年初,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受理了呈诺医学针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的血管内皮祖细胞药物,为中国1类新药的申报增添了一个全新的门类。而像呈诺医学一样的企业,在锋创科技园还有很多。

■让企有效连接 围绕补链强链布局

从成立至今,锋创科技园也经历了“腾笼换鸟”的变化。“因为离京东很近,最初几年,我们主要围绕京东上下游企业做服务配套。随着经开区的发展,近几年逐渐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等方向转变。”赵建东说。

紧跟经开区的产业政策,在锋创科技园孵化下,一批初创企业在这里成长成熟,一批创新企业从这里走向更广阔天地,更有一批新引进的科技企业在这里扎根落户。仅2021年,园区新增“专精特新”企业5家,园区企业新增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3个、生产证1个,新增专利数量400余个。

作为经开区高科技园区的一张特色名片,锋创科技园为企业发展营造了优美的人文环境、全流程的服务和健全的产业生态。赵建东说:“未来,我们将围绕‘数字孪生’技术打造线上+线下的锋创服务体系,形成物理空间有一个美丽的园区,数字空间有一个高效的园区,为入园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支撑,进而形成一个创业创新生态圈,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进行补链强链的布局,为入园企业提供产业链上下游的有效衔接,让园区企业能够更快融入经开区的产业生态中。” 融媒体中心记者 孙艳平




相关新闻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