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平台一站解决工业固废
工业固废“哪里来哪里去”,数字化平台一站解决。资料图片卢金曦/摄
一个数字化平台就能囊括全区的工业固废数据,并通过数据分析准确掌握固废的来源、去处?这样的工业固废管理平台如今已经在北京经开区顺利运行。经开区现有工业企业500余家,工业固废年产量约20万吨。如何对辖区内企业产生的工业固废进行统计、分析,服务固废市场健康发展?“这是2019年,经开区入选‘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时,我们就在思考的问题。”经开区“无废城市”建设工作专班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此,经开区建立了服务于固体废物资源交易、便于固体废物管理的综合性管理平台,并依托此平台对区域的物质流向进行分析,逐渐探索服务于工业固废全
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模式。
工业固废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模式以动态更新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名录、建设固体废物信息管理平台为抓手,依托管理平台,构建起“一规完善分类、一网数据尽统、一单全程跟踪、一键资源匹配、一表分级评价”的服务于工业固体废物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模式。从而最大限度地把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流向,促进源头减量、提升循环利用效率,并不断为经开区产业布局规划、政策决断提升参考价值和提供判断依据。
数据一网尽统
企业基础信息、固废信息、能耗信息……这些数据在平台上一览无余。平台共有30余项主功能和120余项子功能,在实现统一工业固体废物和危废数据统计时,同步收集企业的原材料、能源、水等资源消耗数据,并可提供多年数据累计统计和对比分析服务。
企业可根据自身数据,通过工艺改进、精细管理和减量工程实施工业固体废物的源头减量。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全区数据,分析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环节、减量空间、制定引导性政策,约束企业减少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指导企业实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在区域内引进相应的处置企业、配套相应的基础设施,从而实现工业固体废物的精细化管理。
前期,为了全面把控固体废物管理,为服务企业交易奠定良好基础,经开区从便于企业自身统计管理和符合再生资源市场交易习惯的角度出发,制定了符合经开区产业特点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分类名录。在动态更新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名录的基础上,经开区在政务云上部署建设工业固体废物信息管理平台,同步搭建了手机APP和网页云服务两种应用场景,并根据需要配置了数据统计和分析的日常管理端以及动态填报和数据下载的企业服务端。
流向全程跟踪
产废企业在平台发起固废转运联单并填写相关信息——运输企业根据平台上的信息调度车辆运输并将固废信息向下游传递——资源利用/处置单位接收固废,关闭联单。
一套流程下来,工业固废从产生到运输、再利用,全过程都实现了在线记录,为行政主管部门分析区域高值工业固体废物的利用途径和低值废物的处置方式,特别是可以动态清晰地掌握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流向和用途,对关注重点、强化过程监督发挥了积极作用。
2020年下半年经开区通过电子联单转移工业固体废物近5万吨,占全区年转移量1/4,企业反馈工业固体废物积压、无处可转等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缓解,平台试运行状况良好。目前,利用联单制对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目的初步实现。
一键资源匹配
“平台还能发挥‘红娘’作用,为企业的工业固废供需牵线搭桥。”据“无废城市”建设工作专班工作人员介绍,为促进固体废物资源的区内流转,实现最优化配置,在工业固体废物信息管理平台上搭建了工业固体废物资源交易信息对接渠道。产废企业和回收企业可以根据固体废物产生情况和市场需求在平台上发布供求信息,通过平台的交易匹配功能,实现固体废物资源的一键匹配。
对于企业而言,这不仅为高值工业固体废物的再生交易匹配最优处置资源,为低值工业固体废物集中收集转运提供议价空间,也打破了行业信息壁垒,实现了固体废物资源交易的市场化、透明化和公平化。对于行政主管部门而言,可以通过大数据掌握全区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置需求、处置周期、处置数量、物质流向、资源化利用水平等重要数据,配套构建产业共生网络,为区内产业链招商、新项目招商提供决策支持。融媒体中心记者卢金曦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