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三城一区”协同联动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一、案例名称
强化“三城一区”协同联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二、案例内容
经开区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三城一区”主平台的决策部署,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为目标,以产业需求为牵引,通过“建机制、抓源头、强承载、优生态”,不断强化与“三城”的协同联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三、主要做法
1.建机制,促进“三城一区”创新联动
一是建立规划统筹机制。深入学习研究“三城”规划,重点围绕“三城”成果与四大主导产业的衔接,对接完善《“十四五”时期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建设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规划》。目前,《“十四五”时期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建设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规划》已通过市委财经委审议,于2021年6月24日以管委会名义正式印发。
二是建立市区联动机制。在市科委、市经信局指导支持下,与“三城”管委会建立“三城一区”联动发展协调会议机制。召开联席会议,明确信息互通、定期会商、走访交流等具体工作。联合“三城”管委会举办10余场“三城”企业项目对接活动。
三是强化“三城”协同机制。与三大科学城建立创新联动发展领导小组,分别签署合作协议,就加强技术创新源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空间载体建设、加强科技成果产业化服务能力方面积极开展合作,进一步加强沟通交流,落实工作督办与评估,结合各自优势和联动发展需求,制定年度联动发展工作计划。
2.抓源头,拓展“三城”成果转化渠道
一是抓高校创新源头。推进经开区与高校院所进行战略合作,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北航孵化的3家公司已注册落地经开区,谋划北工大“碳中和产业研究院”建立,促成北京中医药大学与悦康药业、长城汽车等企业开展合作;组织北大医学院、宣武医院、50余家医疗机构和高等院校与扶正医院对接;超弦研究院和工艺研究院联合集电控股和中芯京城已与北大、清华、中科院达成合作研发项目14项。推动企业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对接高校智力资源,提升区域间的协同创新能力。
二是抓机构创新源头。与“三城”头部资源的协会、联盟合作。清华工研院水木基金2月份在经开区落地北京水木领航创业投资中心,7月份与区内企业GE医疗共同打造健康科技创新平台G2创·中心,搭建大健康产业升级创新服务平台,引驻赛福基金、奥达智声等6家企业。
3.强承载,增强“一区”转化服务能力
一是推进中关村科技成果产业化先导基地建设。与中关村管委会、三大科学城共建中关村科技成果产业化先导基地,挂牌6家先导基地加速区,空间总面积达8.2万平方米。发布“创新成长计划”和“创新伙伴计划”,对纳入计划的创新项目和服务机构给予房租补贴、贷款贴息、人才奖励等方面支持。同时,储备44个城市更新园区和一批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标准厂房及产业用地作为先导基地拓展区。2021年转化落地“三城”科技项目162个,引入60余家“三城”优质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在经开区开展服务。今年以来,已落神州云科、水木领航等“三城”科技成果转化项目50项。
二是构建创新企业梯队培育体系。构建形成“独角兽—隐形冠军—小巨人—专精特新—瞪羚—展翼—金种子科技型企业”的成长梯队,启动“梯队培育5年倍增计划”。2021年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22家,北京市专精特新“小巨人”40家,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5家,打造共生共赢创新体系。开展“专精特新”企业畅融工程,推进区内25家银行为“专精特新”企业定制专属服务产品、开辟信贷绿色通道,进一步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4.优生态,构建创新创业环境
一是优化创新营商环境。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16个部门194项审批权限实现一章办理,优化营商环境和服务流程。挂牌自贸区亦庄组团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最快专利授权由22个月缩短至3个月。布局11家亦企服务港,创建服务企业新模式,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企业身边,实现企业“小事不出厂、大事不出港”。
二是完善创新服务链条。构建“概念验证—公共技术服务—打样中心—小试中试”等全链条服务平台体系,布局24家创新中心、14家中试基地、59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创新平台。年内已发放两批次创新服务券共计300万元,累计支持93家企业,直接撬动技术服务交易3000万元。
三是丰富转化应用场景。持续为“三城一区”的中小企业提供创新场景和应用市场,获批科技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人工智能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发布10个“人工智能+”试点应用场景,全域开放建成48家“黑灯工厂”,先行开展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探索创新性监管措施5条,发放112张自动驾驶测试牌照,为成果转化提供场景应用空间。
四是提供科技金融保障。每年设立10亿元产业高质量发展统筹资金,通过股权投资方式,推动经开区产业高质量有序发展,重点支持“三城一区”产业科技创新、持续发展等项目。打造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成立双创友好型科技金融服务联盟,吸引社会资本35家,创新金融支持方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助力科创企业做大做强。
五是提升创新创业氛围。入选中国科协第二批“科创中国”试点城市,纳入发改委国家第三批大众创新万众创新示范基地。依托创新发布平台,围绕“产业”“经济”“创新”,结合重点领域以及智能创新发展,举办世界5G大会、世界机器人大会等赛事峰会。
四、实践效果
自2017年以来,经开区累计承接“三城”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超过500项,产学研合作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合计超过1200项,初步形成“三城一区”南北协同、产研互补的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新格局,有力支撑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五、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是建议市级有关部门加大支持力度,搭建企业与在京高校科研院所精准对接平台,按照“企业出题,高校答题”的方式,开展校企联合攻关,实现校企精准对接。
二是深化与高校科技园区对接合作机制,发挥其在依托高校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方面的科研资源优势,加速研发及孵化的成果落地转化。
手机扫一扫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