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政民互动 > 常见问题

备战高考 身心健康最重要

1.jpg

  王红/制图

  距离高考越来越近了,考生该如何舒缓紧张情绪?家长如何陪伴孩子度过考前时刻?在日常饮食中该注意哪些问题?心理学及营养学医生为考生提供了专业建议,帮助广大考生调整心态、减轻压力、从容备考。

  用良好的心态迎接高考

  备考期间,考生容易出现焦虑、紧张的情绪,进而导致睡眠质量下降、食欲不振等,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反应。

  专家表示,考生的焦虑表现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是生理上的,会出现心跳加快、肌肉紧张、恶心反胃、口干舌燥、胸闷、气短、失眠、多梦等;另一方面是心理上的,会出现莫名的恐惧、害怕、紧张和不安,情绪激动,经常无故发怒,坐立不安,心神不定,注意力很难集中。

  考生如何放下包袱、轻装上阵,用平稳良好的心态迎接高考?专家建议,舒缓焦虑情绪首先要接纳自己内心的感受,并把它正常化。高考是人生的一次大考,很少有人能做到完全不焦虑,但考生也要意识到,十年磨一剑,自己的学习已经很稳定了,只要努力过了,不管成绩如何,不会留下遗憾了。像这样做好减压,有助于发挥正常水平。

  其次,不过度关注分数,降低期望值。高考不是决定命运的唯一途径,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除了有能力,坚强的意志、顽强的精神、健康的人格、乐观的心态也是成功必不可少的要素。

  第三,保持正常的作息,保证睡眠,保持规律锻炼。繁忙的学习之余,可以听听音乐,促进肌肉松弛,使精神放松。另外,还可以通过倾诉让焦虑得到宣泄,和好友聊聊天、写写日记、散散步等。暗示也能够影响人的行为和情绪,所以考生无论平时还是考试,应该多说鼓舞士气、增强信心的话,少说泄气话,要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来取代消极的心理暗示。

  家长需要帮助考生解压

  高考日益临近,许多家长也进入到了“高压”状态,不仅影响到自己的身体健康,也容易将紧张的情绪传染给备战的考生。

  专家认为,家长在高考前的特殊时期应努力保持平静,对于自觉性强的孩子,家长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对于自觉性不太强的孩子,家长可以适当督促。专家建议考生家长少问多做,摆正自己的位置,帮助孩子树立信心。

  另外,家长可以在考前带孩子到户外走走,陪孩子打打球、跑跑步。在家里要多聊些开心的事情,既能缓解考生的情绪,自己也能得到放松。还要注意遏制家庭冲突的发生,努力营造一个宽松、自然、愉快的家庭氛围,与孩子多沟通,尽量满足孩子的基本心理需要。同时,家长也要相信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和努力,考生能够发挥出正常水平,实现人生梦想。这种对孩子的自信会给孩子传递积极的信号,帮助考生减压。

  家长的心情好,自身能量状态也会好,当面对孩子的时候,就能给孩子传递乐观、积极、轻松的状态,能对孩子起到良好的支持作用。

  合理膳食把好健康营养关

  在关键的紧张学习中,考生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家长要合理正确地给孩子补充能量,让考生在考前能够获得均衡合理及全面的营养。

  首先,要保证食品安全。俗话说,病从口入,而高考又处于炎热的夏季,最容易因食物变质而发生食源性疾病。因此,食品安全意识,要牢牢植入每一个考生家长的脑中。

  三餐要科学搭配,营养均衡。早餐做到高质量,才能保证上午的充足精力。早餐要吃“好”,在摄入充足的碳水化合物的基础上,可以搭配两种蛋白质食物,如鸡蛋、牛奶、酸奶等,这样也有助于延缓午餐前出现饥饿感。午餐要做到粗细、荤素搭配。一顿合格的午餐至少要有主食、肉类和蔬菜,主食的数量要充足,适当搭配粗杂粮;肉类要达到100克左右,蔬菜250克左右。晚餐尽量避免油腻,烹调注意清淡少油。晚餐主食可以选择粗杂粮、全麦食品,副食可以选择鱼虾类、豆制品和瘦肉,蔬菜要选择营养丰富的绿叶蔬菜。如果晚餐吃得较早,睡前也可以选择酸奶、牛奶或较稀的小米绿豆粥作为夜宵,量不宜过多,以免影响睡眠。

  夏天出汗较多,容易导致体内缺水,出现头晕、头疼等不适,影响学习效率。因此,要提醒考生养成定时定量饮水的好习惯,少喝饮料。最好喝白开水或矿泉水,不要等口渴了再喝水,每日保证1500毫升以上的饮水量。

  高考期间的饮食不要盲目进补,进补过量会导致孩子在食用后不吸收、不适应,还可能导致腹泻、过敏等症状,适得其反。如果考生因为情绪紧张,严重影响进食,则可通过心理或营养门诊调理。另外,像鸡鸭鱼肉这样高蛋白的食品,保持适量即可,如果大量消化高蛋白、高脂肪食品,反而有可能加重肠道的负担,导致肠胃疲劳,大脑供血相对不足,影响思维的发挥。

  本报综合报道


相关新闻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