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已归档】奋斗新时代 > 亦先锋

梁超:让“无废”从“口号”成为“习惯”

梁超 让“无废”从“口号”成为“习惯”.jpg

  在经开区环保局,梁超是一个名人。有人说他是“不务正业”,有人说他是“环保达人”,有人为他的故事叫好,还有人对他有误解。10月10日下午,记者如约来到了梁超的办公室,走进办公室,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几个摆放整齐的纸箱子和里面的塑料瓶。记者说明来意后,梁超笑道,“我其实就做了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就是把办公室的一些纸张、快递箱、塑料瓶给分了一下类,没想到一下子‘出名’了,现在保洁大姐都会主动把收集来的塑料瓶子交给我”。

  办公室里的“无废达人”

  梁超向记者介绍说,和小区垃圾不同,机关、事业单位产生的垃圾主要为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以及少量的厨房垃圾和有害垃圾。可回收物一般为废报纸和打印纸张,厨房垃圾一般为泡茶残渣,有害垃圾为打印机油墨盒。

  “‘无废城市’从字面意思看,其实很简单,就是没有废弃物的城市。但实际操作起来,这就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情。”梁超作为经开区“无废城市”工作小组的成员,说起“无废城市”来头头是道。作为奋斗在环保部门的老职工,他熟悉生活领域固体废弃物处置的标准与相关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转化为日常行动的底气,同时以身作则,从自己出发带动同事、单位、周边朋友一同参与进来。

  “因为经常网购,家里快递箱比较多,以前这些纸板箱都扔掉了,不仅浪费,也不环保。”梁超的同事黄建琨告诉记者,“现在我在梁超的带动下,也慢慢开始把固体废弃物分类收集、统一处理,这样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又能缩短固体废弃物的后期处理时间。”

  “今年,经开区入选‘无废城市’建设试点,让我对‘无废城市’又有了新的认识。”梁超告诉记者,“我以后会继续把这件事做下去,把“无废城市”的理念传递给身边的人。”

  全家总动员争做“环保卫士”

  “过去家里的长辈比较节俭,废纸板、可乐瓶、油壶这些都不会扔掉,存到一定量的时候一起卖掉。这个习惯一直保留到现在。”梁超说,“其实很多家庭都会这么做,要说不同的话,我家会把卖废品的钱给孩子,鼓励他们参与垃圾分类。像现在,我儿子连养乐多的瓶子都舍不得扔,一定要攒起来。”

  梁超家里放着三个垃圾桶,其中两个用来放纸巾等垃圾,厨房专门留一个垃圾桶,放厨余垃圾。“‘无废城市’就是要从身边做起,要从自己做起。”梁超说,“现在我们全家人扔垃圾要分类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

  同时,梁超也直言垃圾分类需要他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有时孩子们问的问题,他也会被难住,要查阅一番资料才能解答。在孩子的世界里,对待不明白的事情有时可较真了,对一个问题的是非对错可以刨根问底。

  有一次,早餐的面包吃完后,塑料袋中还有不少面包屑,这就让孩子们犯难了,这个塑料袋到底算是其他垃圾呢,还是可回收垃圾呢?要不要把面包屑都倒出来呢?“现在我孩子拿着垃圾走到垃圾桶前肯定会想一想该怎么丢,而不是像以前一样直接就丢了。”梁超说。

  “让‘无废生活’成为习惯”

  如何充分激发身边人的参与动力,让“无废生活”成为每一位人的习惯、行动自觉,一直是梁超努力的方向。

  梁超从最开始的感兴趣,到现在全身心地支持和参与,他觉得参与“无废城市”工作是一件很自豪的事情。他告诉记者,“无废城市”建设的关键就是要打通“无废城市”的全链条,建立起覆盖全区的“无废城市”运行体系,推动处理设施建设落地,开展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虽然现在我们的‘无废城市’工作正在稳步推进过程中,但是我们与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无废城市’工作差距还不小。”梁超说,“未来我还会呼吁身边人自觉提高‘无废’意识,助力‘无废城市’建设,为绿色家园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