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少数民族党支部在这里诞生
原标题:第一个少数民族党支部在这里诞生
熙来攘往的西单北大街上,一处灰筒瓦硬山顶的深深庭院被高楼环抱,越发显得古朴静谧。这就是位于小石虎胡同33号的国立蒙藏学校旧址,中国少数民族共产主义运动的发祥地。1924年,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建立了第一个少数民族党支部,随后创办了第一个少数民族马列刊物《蒙古农民》。从这里走出去的少数民族共产党员,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书写了中国革命和民族解放的壮丽篇章。
吾蒙藏学生,亦国家之份子
站在小石虎胡同口,西单商业街上一个个充满活力的年轻身影从眼前走过,把北京春天的气息烘托得更加浓厚。回望身边这座大宅院,眼前不禁浮现出一百多年前从此走出,汇入五四游行队伍的蒙古族青年们的身影。
1919年,在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北京,各族爱国进步青年在新文化运动的熏陶下觉醒,苦苦求索着救国救民的真理。蒙藏学校是蒙古族优秀青年的汇集地,以荣耀先为代表的蒙古族学生和北京各高校的学生一道,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成为五四运动的先锋力量。
作为蒙藏学校学生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荣耀先参与了北京高校学生代表集会,共同筹划了学生游行示威活动。他带领蒙藏学校的爱国学生一同前往天安门,参加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活动,展现出青年一代不畏强权、不怕牺牲的爱国豪情。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吾蒙藏学生,亦国家之份子,爱国热忱彭湃不已。”5月6日,蒙藏学校停课,全体学生在《晨报》上以《蒙藏学界之愤激》为题刊登了罢课宣言,旗帜鲜明地发表爱国言论,谴责军警拘捕爱国学生的暴行。学生代表荣耀先与瞿秋白、许德珩等共同发起成立北京学生联合会,以“蒙藏学校一百三十人”名义参与签署《致巴黎专使电》《致巴黎和会电》等爱国文书。
蒙藏学校进步青年在五四运动中的一系列壮举,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也引起了革命先驱李大钊的关注。在五四运动中经历了战斗洗礼的蒙古族进步青年,此时也更加渴望先进革命理论思想的指引。1920年,李大钊等人组织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不久,荣耀先就加入进来,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克思主义,逐步树立起无产阶级世界观。1923年,荣耀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蒙藏学校第一个共产党员。
共产主义在少数民族中传播
沿着小石虎胡同往里走,很快就到了国立蒙藏学校旧址的门前。走进大门,宽敞的院落、古老的厅堂、依旧精美的五彩雕梁和屋顶端坐成排的脊兽,无不诉说着这里的百年沧桑。院中的保护围栏里,那棵300岁的古枣树依旧遒劲挺拔,几支粗壮的枝条犹如苍龙般飞腾入湛蓝的天空,颇有一飞冲天的气势。回望近百年前,也是在这棵大枣树下,李大钊等革命先驱和蒙藏学校的学生们热烈交谈,启迪他们的思想,照亮他们前行的路。
共产主义在少数民族中的传播,就是从这里开始的。1922年,中国共产党举行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党的革命纲领,其中明确提出,蒙古、西藏、回疆(即新疆)三部,应当在统一的“中华联邦共和国”内准许其区域自治。此后,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等进一步加强了对少数民族革命力量的培养。1923年,在李大钊的指示下,荣耀先回到家乡内蒙古土默特旗,热情动员进步青年到蒙藏学校学习。同年秋,李裕智、多松年、乌兰夫、吉雅泰、奎璧、佛鼎、赵诚、孟纯等39名蒙古族进步青年,千里迢迢来到北京,进入蒙藏学校学习。
这些蒙古族进步青年进校没多久,就开展了声援土默特旗农民代表反对丈量土地的斗争,但却导致北洋政府取消学生官费待遇,并把关心、同情学生的开明校长撤了职,企图逼迫思想进步的贫困学生退学。进步学生们没有屈服,而是针锋相对地进行抗议斗争。中共北京区委派出何孟雄、朱务善、黄日葵等深入学生中间去指导运动的发展。情绪高涨的学生连续赶走了三名反动校长,并最终取得了斗争的胜利。
为了把这批蒙古族进步青年迅速培养成党的优秀民族干部,李大钊派北京区委的邓中夏、赵世炎、刘伯庄、韩麟符等到蒙藏学校开展工作,自己也多次前往蒙藏学校与学生们深入接触。
1923年的那个冬天虽然寒冷,但蒙藏学校里却处处洋溢着温暖。古枣树下,教室里,学生宿舍中,常能看到李大钊、邓中夏与学生们促膝谈心的身影。他们像知心朋友一样,支持学生们追求真理的愿望,倾听他们讲述蒙古民族的苦难现状,帮他们分析蒙古民族受压迫的根本原因,指出只有推翻军阀、王公两座大山,蒙古民族才能真正求得解放。而要推翻剥削者和压迫者,就需要各民族团结起来共同斗争。这给了学生们很大的启发和鼓舞,使他们倍感亲切。就像吉雅泰后来回忆所说:“正当我们在为自己民族的苦难焦虑的时候,1923年冬天,中国共产党像冬天的太阳一样照到了冰冻的蒙藏学校,党向我们伸出了温暖的手,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就在那个冬天,乌兰夫、奎璧、赵诚、佛鼎等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我国第一批少数民族青年团员。
第一个少数民族党团支部成立
1924年3月30日,经组织批准,蒙藏学校团支部成立。这是第一个由少数民族青年组成的团支部,共有团员42人。通过参加团支部组织的理论学习班,团员们系统学习了《共产党宣言》《列宁主义基础》和党的政治主张、统一战线政策、民族政策等,并在探讨蒙古民族解放问题的过程中更加坚信,只有依靠中国共产党才能获得真正解放。这也吸引了更多进步青年争相加入团组织。
在此基础上,李裕智、多松年、孟纯、佛鼎等在同年秋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党的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党支部——中共蒙藏学校支部就这样诞生了。
蒙藏学校党组织成立后,李大钊和北京区委的负责同志就更经常来这里了,还会及时为党团员们作时事报告。令大家印象最深的,是李大钊去苏联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会议回来后作的那场报告会。李大钊在会上介绍了苏联击败外国武装干涉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情况,以及苏联是如何逐步实现民族平等、解决民族问题的。据吉雅泰后来回忆,这些“特别引起我们的注意和兴趣,差不多一字一句都紧扣我们的心弦,我们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未来和希望。”
1925年,乌兰夫、奎璧、赵诚等也加入了党组织。全校一共才有120名学生的蒙藏学校,此时党团员的人数已达到90多名,蒙藏学校已经成为党在少数民族中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阵地和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北方基地。
在以李大钊同志为首的北方地区党组织的培养下,蒙藏学校的党团员成长为北京革命运动的一支重要力量。1925年3月10日,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正式召开。吉雅泰、奎璧、赵诚、崇德臣以绥远代表的身份出席了大会,他们在会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与国民党右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3月31日,中共北京区委在北京大学三院举行悼念列宁的纪念活动,乌兰夫、佛鼎等像训练有素的卫士一般守在门口检查来往人员,保证了大会的顺利进行。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爆发后,蒙藏学校的党团员不仅积极参加游行示威活动,而且总是担任最艰巨的纠察、联络等工作。在北京地区的这些革命活动中,蒙藏学校的党团员立场最坚定,斗争最坚决,被李大钊赞为“最靠得住的力量”。
少数民族马列刊物创刊
在党的精心培养和革命实践的锻炼下,我国第一批蒙古族共产主义者在北京茁壮成长起来了。他们被李大钊称为“新生力量,革命的财富”。1925年初,为号召和鼓励蒙古同胞参加革命斗争,中共北京区委决定让他们负责创办第一个少数民族马列刊物《蒙古农民》。
为了办好这份刊物,多松年坐上北京前往察哈尔、绥远的火车,深入农牧民聚居区开展社会调查。他走过被强垦的草原,看到破烂的农舍、四处透风的蒙古包,听衣衫褴褛的老额吉诉说被军阀抢走粮食的不幸遭遇,心中改变农牧民悲惨命运的愿望愈加强烈。
回到北京后,多松年与乌兰夫、奎璧一起日夜写稿、设计封面、排版,终于将《蒙古农民》的创刊号完成。当多松年将创刊号送给李大钊审阅时,李大钊十分高兴地说:“哎呀!松年同志,真想不到你能搞得这样漂亮!完全像一个老手办的。辛苦了,辛苦了。”
就这样,在1925年4月28日,我国少数民族第一个马列主义刊物《蒙古农民》在北京诞生了。它很善于用蒙古族农牧民亲身经历的事实,辅以民歌、漫画等形式,通俗地向蒙古族劳苦大众宣传革命道理。第一期的开篇文章只有16个字:“蒙古农民的仇人是——军阀、帝国主义、王公”,异常简洁却直击要害。刊中还采用漫画的形式,把外力、军阀、王公和租税形象地画成了压在蒙古族农民身上的四块大石头。在发刊词《为什么要出这个报?》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内蒙古农民的“三个坏命运”:军阀的压迫剥削,王公的专制压迫和帝国主义的侵略掠夺。《蒙古曲》“天光光,地光光,军阀不倒民遭殃!天光光,地光光,王公不倒民悲伤!天光光,地光光,列强不倒哭断肠!”更是用通俗的方式宣传了党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蒙古农民》刊名用蒙汉两种文字书写,每份售价两枚铜元,对农民只收半价。这份革命刊物在热河、察哈尔、绥远等地的蒙古族群众中受到热烈欢迎。因发行份数少,不少村庄只有一份,因而千家万户争相传阅。许多不识字的农民还聚在一起请人给他们读,并且边听边议论其中所讲的道理。
在《蒙古农民》的鼓舞和引导下,归绥各族人民开展了声援五卅惨案的反帝运动,相继成立内蒙古人民革命党和内蒙古农工兵大同盟,内蒙古地区革命形势高涨。
这些都生动地表明,通过党的第一代少数民族共产党员的努力,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已经开始与中国少数民族革命实践相结合,在中国民族地区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为了革命走出去
蒙藏学校的共产党员们在北京政治舞台上的活跃表现,导致北洋政府企图消灭这些革命火种。以李大钊为首的中共北京区委千方百计地保护和培养这些革命生力军,护送他们从蒙藏学校走出去,前往苏联各军政学校,蒙古人民共和国由共产国际主持的党校,黄埔军校,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深造后的蒙古族党员没有辜负党的期望,把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都献给了革命。
早春季节的西单商业街,充满着活力四射的青春气息。走出蒙藏学校旧址的大门,在小石虎胡同口的过街天桥拾级而上,整个大院尽收眼底。回想当年,多少优秀的少数民族党员从这座深宅大院里走出去,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书写了中国革命和民族解放的壮丽篇章啊!荣耀先投笔从戎参加北伐战争,多松年前往张家口从事革命斗争,李裕智、吉雅泰回到内蒙古开展革命,乌兰夫秘密策动百灵庙暴动……这些蒙古族党员大无畏的革命精神,鼓舞和激励着后人不断砥砺前行。
我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非凡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今天,中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继续为建设伟大祖国、建设美丽家乡而不懈努力,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实现共同繁荣发展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1923年11月,绥远蒙古族旅京学生与在京供职人员在蒙藏学校合影。前排左二为多松年,左五为乌兰夫;二排右一为吉雅泰;三排左五为奎璧。
第一个少数民族党支部诞生地——蒙藏学校。
蒙藏学校党团员创办的第一个少数民族马列刊物《蒙古农民》。
蒙藏学校学生名册(部分)
文字:黄玉迎
历史资料:《北京红色遗存》《北京的红色觉醒》《北京学府的红色文化》、京报集团图文数据库联合出品:北京日报、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 市地方志办
见证·永不褪色的红色记忆
2014年6月,历时近十年的国立蒙藏学校旧址腾退工作终于完成。甘南摄
1990年9月12日《北京晚报》2版报道,蒙藏学校旧址的古建筑得到修复。
2008年7月21日《北京晚报》7版报道,西单商业区改造,亮出蒙藏学校。
2013年5月11日《北京日报》5版报道,西单“民族大世界”腾退工作即将完成,国立蒙藏学校旧址将全封闭保护性修缮。
2017年,走过白桦林景观处的行人正望向里面古香古色的蒙藏学校旧址。庞铮铮摄
当年,革命先驱李大钊就是在这棵古枣树下,与蒙藏学校的进步青年们促膝谈心。李念亲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