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杨杨 把污水处理全流程都“刻”在脑海里
赵杨杨
北京2022年的夏天和往年一样,汛期的雨下得又密又猛。7月27日深夜,铺天盖地的暴雨使得北京经开区南区污水处理厂内污水的液位一度上涨到13米,离预警线只差0.25米。“如果液位过高造成污水管网外溢,周围的居民区就会有麻烦了!”整整一夜,厂长赵杨杨和同事们坚守一线,通过一系列调控措施提高排水量,争分夺秒,最终化险为夷。这样惊险艰辛的工作,对赵杨杨来说早已不是头一回。9年前,她与南区污水处理厂结缘,在她的见证与参与下,南区污水处理厂跨过一道道坎儿,不断向前迈进,为北京经开区水环境筑起“最后一道防线”。
2009年,大学期间学习环境工程专业的赵杨杨,在机缘巧合下来到北京经开区工作,入职北京亦庄环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亦庄环境)。作为亦庄环境第一个自主投资建设运营的污水处理厂,2013年盛夏,赵杨杨被调去负责南区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夏季伴着烈日与蝉鸣,冬季迎着风霜和雨雪,每天她不是在去办理审批手续的路上,就是奔波在施工现场监督检查的途中。施工现场远在南六环外,那时候公交和地铁还没有通车,去现场的最后三公里满是土包和泥坑,颠簸难行。“路不好走还是次要的,主要是那里到处都是杂草和水坑,蚊虫太多了,我的胳膊和腿每天都被叮咬得惨不忍睹。”提起这段经历,赵杨杨对四肢痒痛的感觉记忆犹新。因为长时间在暴晒,她原本白净的皮肤被晒得黝黑,同事还给她起了一个外号“黑土豆”。面对一系列的困难,她咬咬牙坚持了下来。她说:“我一定要亲手看着南区污水处理厂,在我手里建成。”
经过两年多时间,厂区建成,因为有着高等级示范污水处理厂的定位,注定了南区污水处理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赵杨杨选择留下来,“我都看着她出生了,我一定还要陪着她一起成长。”建成初期,赵杨杨揽下了工艺调试运行的工作,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每天她都从早上八九点忙到晚上十点多,不停穿梭于中控室、配电室、膜车间、鼓风机房等地,中控一有反馈,就跑到现场查明情况,并及时调整工艺。一天,赵杨杨接到实验室打来的电话,“南区出水氨氮和COD指标有些异常,请注意。”接到通知,她第一时间赶往生物池现场,取了一瓶活性污泥进行分析研究,经验丰富的她很快就发现是因为活性污泥浓度太低,才导致出水水质异常,如果不及时调控,随时都有超标的可能。此时急需从另一个生物池抽泥进行补充,于是她又马上召集大家一起扛泵、下泵、捋线、接电,进行紧急抢工,每件事都冲在最前面。“工艺、设备操作啥的我比其他人更懂,我知道用多大流量的泵更合适,我也知道哪个位置是最佳的下泵位置,我更知道哪个地方接电最方便、最安全!”从厂区建成,到工艺调试成功并进入商业运营,再到成为公司示范厂区,赵杨杨始终坚守在一线。
多年来,在赵杨杨的带领下,南区污水处理厂稳步发展。结合生物池溶解氧和ORP等运行参数,使葡萄糖加药量逐月递减;通过探究刀闸阀结构,解决进泥刀闸阀漏泥问题;在臭氧空压机系统上加装自动排气装置,使空压机系统高效节能运行……团队克服了一个个难题,在节能减排、提质增效方面取得了多个成就。“坚持以水厂为家,确保污水厂正常运转,保证出水水质稳定达标,这是我一直以来最大的初心!”她说。融媒体中心史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