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教师队伍锻造高质量教育 经开区首次承办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王红/制图
本报讯(融媒体中心刘娜)10月17日,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主办、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事业局承办的落实新课标“同课异构”展示研讨活动在北京经开区举行。来自北京市各个区18个学科的57位教师分布于19个会场,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同课异构”展示。据悉,此次活动是北京经开区首次承办北京市“同课异构”展示研讨活动,旨在聚焦课堂教学主阵地,通过教师间的相互交流与切磋,进一步提升辖区教师专业能力,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此次活动也是北京经开区努力打造“学在亦城”教育品牌号召力的举措之一。
据了解,此次“同课异构”展示研讨活动包含数学、语文、英语、心理健康、体育与健康、美术、书法、物理、化学、政治、地理等18个中小学学科,由来自全市12个区43所中小学教师带来57节示范课,每科均采取“同课异构”模式授课,由3位来自北京市不同区的教师围绕同一课题进行展示。
当天早上8点半,《坐井观天》《分数的意义》《Unit3TransportationLesson2》《人际交往——与人沟通》《武术组合动作》《水墨游戏(二)》等首节展示课在不同分会场同步开讲。40分钟后,第二位教师以不同的教学方式、围绕同样的课题,走进不同的班级进行授课……中小学教师轮番向学生和现场点评专家呈现出了风格不一的课堂教学场景,并在不同的案例对比和专家点评中,互相学习、共同教研,促进各自专业提升,进而打造高效课堂。
“在课堂展示过程中,我认真观察了其他教师的教学设计,分析自己和其他教师的优势,在反思重构中总结自己的不足,无形中将‘学’与‘研’融为了一体。”同一学科的集中展示后,经开区各中小学不少教师表示,通过与其他区教师的切磋,开拓了教学视野,增长了教学经验。
北京经开区社会事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需要同心协力、齐头并进;打造高效课堂、发展核心素养更需要共教共研、以教促研。“‘同课异构’以‘卷入式’教研形式,以课堂研究为阵地,引导相关教师全员参与、全程卷入,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察—反思重构—接力授课—总结提升’的流程设计,帮助各学科教师直面课堂教学问题,取长补短,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也提高了他们的研究水平,使教师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与反思中获得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该负责人表示,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保持反思常态化,教师才能突破自身成长的藩篱。为此经开区持续给教师搭台子、压担子,助力教师不断成长。
据了解,经开区自承接教育职权以来,师资队伍不断补充扩大,师资水平维持在较高水准。2021年以来,共开展四批次公开招聘及三批次聘任制教师招聘工作,共招聘在编及聘任制教师786人,其中中小学学段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教师占比达到87.06%。面向全国引进名师16人,均为高级教师,其中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特级教师8人,省骨干教师或名师7人。引入外区优秀成熟教师37人。
为进一步保障教学质量,近年来,经开区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探索指向新课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在校本教研机制上求变创新,努力创设多维校本教研空间,积极实施“教、学、研”互动,多方面引领辖区教师自主发展。
教师是高质量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上述负责人表示,今后,经开区将持续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不断加大投入,强化队伍建设,有效推动全区教师专业成长、教学水平快速提升,以高质量教师队伍锻造高质量教育,推动经开区教育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行稳致远。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