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政务公开 > 权威解读

亦庄智造 惊艳亮相

亦庄智造 惊艳亮相4.jpg

  亦庄智造 惊艳亮相

  8月20日21:20,世界机器人大会广场上聚集着不少观众,随着260架无人机闪烁着光芒升上夜空,一场美轮美奂的无人机星空秀为经开区群众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也为2019世界机器人大会送上了祝福。 

  表演现场,秩序井然,伴随着激情澎湃的音乐,260架无人机一同升入浩瀚天空,以夜空为画布,展现出世界机器人大会会标图案、hello robot、机械手臂点亮大会英文缩写字母、机器人招手、3D立体无人机、无人车、机械手与人手触碰等静态、动态图案造型,向大会送上祝福的同时,也展示了机器人产业正在蓬勃发展,不断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之中,改变着人类发展的未来。现场观众纷纷拿出手中的相机,记录下这蔚为壮观的科技、文化美景。

  据了解,此次表演的无人机均来自经开区企业京东集团X事业部。京东X事业部从去年4月启动无人机展示研发工作,攻克了通讯、路径规划预算法等多重难关,通过一套无人机操控系统,可实现最多1500架次无人机同时展示。未来京东将把无人机技术运用到物流协同搬运领域,为大众生活带来更多便捷。

  欣奕华“慧眼”让机器人来去自如

  没有二维码地标,没有预设磁条线路。“我在哪?”“这是哪?”“前边是什么”……在北京欣奕华科技有限公司展区搭建的围栏里,一台标有欣奕华创新人机智能系统实验室(CHRIS LAB)字样的机器人在“领地”里自由“溜达”,将同步定位建图和图像识别、检测等功能演绎得近乎完美。

  记者在征求技术人员的同意后进入围栏,试图“干扰”机器人行进,都被它自如地“躲”开了。欣奕华总经理张弥告诉记者,奥秘在于这台机器人有一双“慧眼”,能“看见”,可以让机器人像人一样自由行动。近几年,视觉感知技术炙手可热,欣奕华推出的“慧眼”视觉解决方案是其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重点研发项目。该项目致力于解决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下运动时的实时三维定位与地图构建问题,即vSLAM问题,同时能有效帮助机器人实现目标识别、检测和分割等智能感知功能。

  张弥介绍说,欣奕华可为用户提供基于低成本摄像头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高精度、高频率、高性价比的工业级智能小型化视觉解决方案,能有效帮助移动机器人实现高精度的三维自主定位,大规模环境重建、智能规划导航和强大的物体识别功能,为机器人带来一双慧眼。该解决方案在清洁机器人、无人驾驶、智能仓储物流、商务机器人、AR/VR等多个前沿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市场。

  京东物流机器人比人工快了6倍

  走进京东物流展区,上百平方米的空间中有货架、叉车、AGV小车等设施,俨然就是一个微缩版的仓库,当工作人员在操作终端输入需要的货品后,各种设备设施不用人工干预,协同配合快速将指定货品传送出来,吸引展馆参观者围观。

  据京东物流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这是京东物流研发的中件托盘存取系统,整个系统中包含搬运货架的地狼AGV、录入出入库数据的六轴机械臂及视觉系统、向货架码放货物的无人堆垛叉车、带有自动存取货物机器人的立体货架等组成,货物在仓库之间转运、分拣,还有四向穿梭车代替原来的货车,整个仓库实现了无人化。

  据介绍,利用这套中件托盘存取系统,比传统的人工出入库工作效率提升了6倍。而这套系统已经应用在了京东集团遍布全国的数十个物流基地中,让众多消费者感受到了京东物流速度。未来京东物流将在经开区继续开发优化物流机器人系统,推动物流进一步提速。

  与此同时,京东集团正在推动无人机、无人车在物流中的应用,在位于经开区的京东总部周边,开展了无人车测试项目,附近园区、企业职工可优先享受到无人车送快递的便捷。

  机器人当好园区“管家”

  亦庄智能城市协同创新研究院展区内,一排垃圾处理柜引来参观者围观,7个柜子中,不仅有5个收纳不同垃圾的柜子,还有垃圾收集扫码录入系统及自助兑换售货机。据展区工作人员智远介绍,这样的垃圾处理柜将用在亦庄生物医药园,针对园区入驻企业多、垃圾种类多样的特点,设置了收集不同种类垃圾的柜子,而垃圾投放人员通过扫码录入系统投放垃圾时,系统结合称重装置计算出积分,累计到投放人员账户中,利用积分可在自助兑换售货机中兑换米、面、油、饮料等物品。而柜顶的摄像头可记录下投放影像,监督投放人员按规定做到垃圾分类,准确投放。

  垃圾处理柜还连接着大数据可视化平台,在该平台界面上看到整个园区垃圾处理柜的分布位置、柜子中垃圾量的状态及园区每天、每月垃圾收集数据。智远告诉记者,利用这个平台将园区范围内的垃圾投放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可直观了解园内各垃圾箱满溢情况,园内各类垃圾重量、占比,以及用户投放情况等数据。并针对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情况进行初步分析,展示资源节约情况。

  在这套智能垃圾分类系统应用到亦庄生物医药园的同时,还将把“机器人调度”系统应用到该园区,自助咖啡机、机房巡检机器人、安防巡查机器人、清扫机器人等机器人也将陆续投放到园区,通过机器人调度系统,统一调度各类机器人,完成安防、巡检、清洁等工作,提升园区服务品质。

  博雅工道水下“侦探”进展会

  “看,鲨鱼。”在博雅工道展区搭建的大型鱼缸里,一条“鲨鱼”在水里摆动着尾巴来回游动。

  “采用三关节的仿生鱼尾设计,通过搭载一些外部的声呐、双目视觉等,可以实现对目标的跟踪,它的主要特点是能长时间潜伏于海底,因为它是一个仿生的结构,具备了很好的隐蔽性,用途非常广泛。”博雅工道方翊说。

  这款叫ROBO-SHARK的机器人,以鲨鱼为原型,三关节仿生尾鳍取代传统螺旋桨推进器,推进效率高达80%,此外最高航速可达8-10节,远优于其他仿生类潜航器、潜水器的平均速度。机器人外形采用仿生流体设计,结合其尾鳍式推进方式,配合采用薄膜震动型吸声结构外壳,能够实现水下低噪音,从而大大提高了设备的隐蔽性。设备采用吸排水形式,实现设备的上浮下潜,控制更为灵活,具有定点悬停、定深巡游等多种智能运动功能,最大下潜深度可达300米。

  据介绍,根据应用场景和使用需求,ROBO-SHARK可用于水下快速机动突破、高速追踪等任务。完成海洋勘探,包括海洋科考、水质监测、地貌测绘等;完成水下作业,包括海底管道检测、大坝巡检等。

  除高精度GPS、深度计、九轴姿态传感器以及远距离射频通信等标准模块外,ROBO-SHARK还可搭载超短基线定位、水声通讯等功能模块,能够保证其圆满完成多样化水下作业。

  火箭院机器人共享一片“云”

  说到展会上“海拔”最高的产品,自然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展区的“CZ-5”火箭模型了。作为长期关注区域航天产业发展的记者,少不了去看看火箭院最新的成果转化产品——长征云。

  火箭院的展区布置得非常讲究,智能安防机器人、智能协作双臂移动作业机器人、协作机械臂、软体手爪、智能四足机器人、绳驱灵巧蛇形臂等多款智能机器人及智能目标搜寻与环境感知系统围成一圈,由云端大脑为机器人分发指令,指挥机器人工作。

  “自主研发的长征云平台通过工业物联网可以与不同领域服务的机器人产生关联,将数千台服务器聚集起来,组成一个复杂度堪比人脑的巨型云计算平台,收集并获得大量数据存储在云中进行高级分析和深度学习,使得更多的机器人可以共享这一云端大脑。”航天一院航天大道市场经理李翔告诉记者。

  越介绍,越好奇,长征云到底是一朵什么“云”?

  李翔说,长征云是火箭院打造的极简、安全、开放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依托完整的航天工业体系和尖端信息技术积累,面向工业企业提供大数据、工业智能、物联网基础PaaS服务,支持多领域工业App开发与运营服务。目前,长征云平台接入23482台设备,实时采集上万个运行参数,基于大数据分析及预测模型、端云一体的运营管理体系,实现大数据分析、预测、运营支持及商业模式创新服务。

  费斯托智能飞鸟成大会明星

  “自然界中没有浪费,所有能量使用都最大化。这款智能飞鸟的外形和轻量化碳纤维结构经过优化,是运动节能和节省材料使用的典范。”费斯托现场工作人员王伟鹃告诉记者,飞鸟仅通过拍打翅膀就能前进和爬升,功耗仅为25瓦,它是一种高性能、超轻型飞行模型,总重量约为450克,翼展2米。在世界机器人博览会现场,费斯托研发的机器人智能飞鸟引发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据了解,今年是费斯托第四次参加世界机器人大会,每年费斯托展台都会带来精彩的仿生表演。今年费斯托飞行家族成员的智能飞鸟以及水下机器人仿生水母亲临现场,揭秘超轻型飞行机器人的飞行奥秘以及水下机器人的神秘世界。此外,费斯托还展示了数字化产品墙、革命性的数字化气动技术数字控制终端(VTEM)、节能模块等费斯托最新的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

  据介绍,鸟类飞行的奥秘在于鸟翼的主动扭转。主动扭转将空气动力效率从30%(被动扭转)提高到了80%。智能飞鸟与众不同的特性就在于它的翅膀可主动扭转,无需使用额外爬升装置,仅凭扑翼便可进行自主起飞、飞行、滑翔和降落, 具有优秀的空气动力学性能和最大的飞行灵活性。

  由于关节式主动扭转驱动需要拍打动作和扭转动作精确协调,因此受到不间断全方位监控。智能飞鸟的躯干中安装了电池、马达、传动机构、曲轴机构以及控制和调节性电子元件。通过双向无线电通信传送电池电量、功耗和操作员的输入数据等工作参数,以便监控翅膀的位置和扭转。在飞行过程中,不仅可以持续记录智能飞鸟的翅膀位置和扭转数据,还可以实时调整并优化扭转控制参数,从而确保飞行的稳定性,保证飞行的安全。

  自动巡检机器人受银行青睐

  “长得不起眼,但是本领超强。”在D馆208展区,京东数科展示了数据中心黑科技——机房巡检机器人,通过人工智能与多传感器融合,可代替人工对机房设备及环境进行自动检测与诊断,做到故障告警和资产盘点。实现机房状态实时可视可管,提高运维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工作人员在现场展示了这台1米左右高的机器人,在它的屏幕上各项数据也随之更新。据了解,由于数据中心巡检机器人属于垂直类小众机器人,进入这个领域的创业公司并不多。京东数科数据中心巡检机器人源于京东场景需求与京东技术积累的输出。目前已有国资背景的银行采购了数据中心巡检机器人。

  一部巡检机器人包括声光提示系统、监控系统、人机交互系统、机械臂运动系统、底盘运动系统、环境检测系统、电源控制系统和设备检测系统等。那么机器人有哪些技术能力呢?机房巡检机器人可以进行实时诊断告警、精准运动控制、人工智能技术、多维信息检测、多终端管理、多传感器融合。换句话说,通过人工智能与多传感器融合,可代替人工对机房设备及环境进行自动检测与诊断,提高运维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此次京东数科还展示了运送机器人、铁路巡检机器人、可穿戴仿生手和通用运动平台共5款自主研发的产品参展博览会,吸引了众多到场观展者的目光。


相关新闻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