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已归档】壮丽70年 > 最美奋斗者

朱小林:与经开区的相识相知与相伴

朱小林 与经开区的相识相知与相伴.jpg

  “我没有想到经开区在发展上有如此大的决心,没有想到北京市的领导有如此前瞻性的目光,也没有想到经开区管委会对我们这些高级人才给予了如此高的重视。”回忆2000年在经开区创办企业的情景时,嘉捷集团党委书记朱小林一连说了三个“没想到”。

  初识经开区 完成创业梦想

  朱小林是1999年从部队复员的,此前,他在部队待了31年,复员之后,成为了嘉捷集团的创始人之一、首席技术专家,同时还是经开区企业党委副书记,说起刚开始在经开区创业的艰辛, 时至今日,朱小林对当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我跟几个朋友当时在朝阳区参加一个展览,正好碰到了在经开区管委会工作的故友,一番交谈之后,他建议我们去经开区创业。”朱小林告诉记者。在那之前,他从来没有到过经开区,但来了之后便发现,经开区无论是领导的魄力还是政府办事效率等,都与当时其他地方不太一样。但最吸引他的地方,还是经开区管委会的实际行动。

  “开发区当时提的口号是‘企业的成功就是开发区的成功。’”时隔多年,朱小林依然清晰地记得,“经开区当时很小,但特别精致,一条宏达路直通南北,两边都是国外的大企业,车少人少,特别安静,对于静下心来搞研发的人来说特别好。”朱小林当时就决定把公司定在经开区了,没想到一干就是20年。20年的时间,朱小林创办的北京嘉捷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越做越大,发展成了集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嘉捷集团。

  朱小林告诉记者,在部队工作了这些年,一直从事着科研工作,时间越长,越觉得自己应该为社会做些贡献。“我们这代人受过良好的爱国教育,所以当时就是想能为社会研发出一些比较好的科研产品,是经开区帮助我成就了梦想。”

  创业艰辛 获经开区全力扶持

  “创业的路程当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有了经开区的支持,创业之路比我们预想得更加顺利”,朱小林表示,“我之前一直在部队发展,对社会上很多事情都设想得非常困难,但当我真正面对创业的各种事宜时,我才发现,实际的困难要比我们预想的小得多。”朱小林说,他很为经开区感到自豪,因为无论是办事效率、服务态度还是为企业提供的各种利好政策,都令他们觉得非常满意。

  如今的嘉捷集团,像朱小林这样的高级人才大有人在。“这么多人才纷至沓来,在我们创业的初期阶段是不敢想象的。”朱小林说,嘉捷集团之所以在引进人才方面能取得这样大的成就,更多归因于经开区坚持围绕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满足企业需求来开展人才工作,形成了引才聚才的良好发展局面。

  随着经开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知名跨国企业数目不断增加,而对于嘉捷集团来说,迎来了更多发展机遇,“经开区对我们的支持,不只体现在经济方面,在宣传上也给予了很大的力度。”朱小林说道,“比方说,有外宾来经开区考察的时候,管委会总是会带着外宾参观我们企业,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也是给我们提供亮相的机会,‘逼’着我们发展成开发区的榜样,还有就是参加政府的规划、讨论、学习,为我们中层干部讲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这些都对我们企业的发展帮助特别大。”

  失败不气馁 经开区提供大舞台

  “研发一款新产品周期特别长,从研发到批量下线大约需要两年的时间,这期间投入的资金也非常大,除了设备投入之外,更多的是研发人员工资的投入。”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朱小林研发的新产品也曾失败过。“当初认识不够,认为新产品上市,很快就能回款了。”可现实却不像朱小林想象的那样,新产品的推广、批量上市,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在某知名国有企业推广时,企业的冷漠,让朱小林放弃了继续研发该产品的决心。

  “经开区给了我广阔的舞台,而我也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以更出色的成绩来回报这片区域。”朱小林表示。“现在回头再看2000年自己所做的选择,我认为这个选择相当正确。”

  经过20年的发展,嘉捷集团先后在快速智能充电机领域、混合动力节能技术领域进行技术攻关,形成了自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超过20年的企业现在只占经开区企业总量的1%,而我们就是其中一家。”朱小林看起来很自豪。对于未来,他也早已做了充分的规划:“有了开发区这样一个优秀的平台,我们有信心始终保持着我们的研究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相关新闻